
經驗消腫散
JING YAN XIAO ZHO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3.00)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8%
胃經 28%
大腸經 14%
小腸經 14%
肝經 14%
脾經
胃經
大腸經
小腸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經驗消腫散中含有乾漆,主要原因在於其具有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乾漆性味辛溫,入肝經,具有散瘀止痛、消腫生肌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骨折瘀腫、筋骨疼痛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乾漆在方劑中與其他藥材配合,可發揮協同作用,更有效地達到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的目的。例如,與乳香、沒藥等藥材配伍,可加強其活血化瘀之效;與當歸、川芎等藥材配伍,可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因此,乾漆在經驗消腫散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瘀腫等症狀不可或缺的藥材。
經驗消腫散中加入麥芽,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作用:
- 消食化積: 麥芽性味甘平,入脾胃經,具有消食化積、健脾開胃的功效。消腫散多用於治療各種腫脹,而積食內停是腫脹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麥芽的消食化積作用,有助於排除積滯,從而達到消腫的目的。
- 疏肝理氣: 麥芽還能疏肝理氣,對於肝氣鬱結導致的腫脹也有輔助治療作用。肝氣鬱結會影響脾胃運化,導致積食內停,加重腫脹。麥芽疏肝理氣,有助於暢通氣機,改善脾胃功能,從而減輕腫脹。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方劑名稱:經驗消腫散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產後氣血瘀滯、經脈不暢所致之「遍身青腫疼痛」,以及「產後血水疾」。此處「青腫」多因瘀血阻絡,氣血運行受阻,外現於肌膚;而「血水疾」則指產後惡露不盡或水血互結之證,屬瘀血內停、水濕不化之病機。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乾漆:
- 性味苦辛溫,有小毒,入肝經。
- 功能破血逐瘀、消積殺蟲,古代多用於瘀血閉經、癥瘕積聚。
- 本方取其「破血散結」之力,直攻產後瘀血停滯,化解經脈瘀阻,從而改善青腫疼痛。
大麥芽:
- 性味甘平,入脾胃經。
- 傳統用於消食和中、回乳散結,亦能行氣疏肝,助脾胃運化水濕。
- 本方取其「行氣化濕」之效,與乾漆配合,既能疏導氣機以助血行,又能化解瘀久所生之濕濁,協調氣血水三者關係。
配伍與炮製原理:
- 層疊煅製:以新瓦罐分層填裝乾漆與麥芽,再鹽泥密封煅赤,此工藝可減乾漆毒性,並使兩藥性味交融,煅後散劑更利消散瘀結。
- 酒調服:以熱酒送服,酒性辛熱,能溫通血脈,助藥力速達病所,加強散瘀消腫之效。
整體治療思路:
此方以「破瘀為主,行氣化濕為輔」,針對產後瘀血夾濕之證,通過乾漆破血、麥芽調氣,煅製後形成「通瘀不傷正,行氣不耗陰」的配伍特點,使瘀散氣行而腫痛自消,血水代謝復常。
傳統服藥法
乾漆、大麥芽各等分。
上各為細末,以新瓦罐子中鋪一重麥糵,一重乾漆,如此填滿,用鹽泥固濟,火煅通赤,放冷研為散,但是產後諸疾,熱酒調下二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胃腸出血
相同名稱方劑
經驗消腫散, 出處:《濟陰綱目》卷十三。 組成:乾漆、大麥芽各等分。 主治:産後遍身青腫疼痛,及産後血水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