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麥芽煎中包含麥芽,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消食:麥芽為麥芽經炒制而成,具有消食化積、健脾開胃之效。對於食積不消、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麥芽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幫助食物消化吸收,改善脾胃功能。
- 通乳下乳:麥芽性味甘平,入脾、胃經,具有通乳下乳之功效。對於產婦乳汁不足或乳汁不下,麥芽可促進乳汁分泌,幫助產婦順利哺乳。
因此,麥芽煎中包含麥芽,是為了發揮其健脾消食、通乳下乳的功效,改善相關病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麥芽煎為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與功效分析如下: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婦人血氣方盛,乳房作脹,或無兒飲,脹痛,憎寒壯熱」。具體而言:
- 乳房脹痛:
針對婦女氣血充盛(如產後氣血上湧或肝鬱氣滯),導致乳汁淤積、乳房脹滿,甚則疼痛難忍。此症多見於產後哺乳不暢,或未哺乳而乳汁鬱結者。 - 憎寒壯熱:
乳汁鬱久化熱,可能引發局部炎症反應,出現怕冷(憎寒)、高熱(壯熱)等全身症狀,類似現代醫學的乳腺炎初期表現。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單藥解析:麥芽(炒)
- 性味歸經:
麥芽性甘平,歸脾、胃、肝經。炒用(炒麥芽)偏重於「消導回乳」,生用則偏助消化。 - 作用機理:
- 疏肝和胃:
肝氣鬱結影響脾胃運化,易致乳汁停滯。麥芽入肝經,能緩解肝氣犯胃引起的脹滿,間接疏通乳絡。 - 消食化滯:
通過促進脾胃運化,間接調節氣機,改善因「胃氣不降」導致的乳房脹痛。 - 回乳消脹:
炒麥芽被傳統認為能抑制乳汁分泌(《本草綱目》載其「消麵食,斷乳」),減少乳汁淤積,從而緩解脹痛。
- 疏肝和胃:
- 現代推測:
麥芽含澱粉酶、維生素B等成分,可能通過調節內分泌(如抑制泌乳素),或減輕乳腺組織充血,達到消脹效果。
配伍邏輯
此方單用炒麥芽,取其「專攻」之力:
- 簡潔性:針對單一病機(乳汁淤積或肝胃氣滯),集中藥效於回乳消脹。
- 劑量考量:2-3兩(約60-90克)劑量較大,強調「消導」為主,非一般健脾用量。
三、治療原理歸納
麥芽煎的機理可總結為:
通過疏肝和胃、消導回乳,解除乳汁淤積,從而緩解乳房脹痛及相關熱症。適用於實證(氣滯、鬱熱)為主的乳腺脹滿,而非虛性缺乳。其核心在於「通」與「消」的結合,符合中醫「以通為用」的治療思路。
傳統服藥法
麥芽2或3兩(炒熟)。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麥芽煎, 出處:《校注婦人良方》卷二十三。 組成:麥芽2或3兩(炒熟)。 主治:婦人血氣方盛,乳房作脹,或無兒飲,脹痛,憎寒壯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