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魂漿

返魂漿

FAN HUN JI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4

熱/寒比例

(0.25)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50%
腎經 50%
肝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返魂漿方劑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通絡,引藥下行: 川牛膝性溫,味苦甘,入肝、腎經,具有活血通絡、引經下行的功效。返魂漿常用於治療昏迷、中風等症,而川牛膝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腦部供血,並將藥力引導至下焦,達到救治昏迷的效果。
  2. 補腎壯陽,益精填髓: 川牛膝兼具補腎壯陽的作用,可增強腎氣,益精填髓。返魂漿中常加入其他補腎藥物,川牛膝可協同作用,進一步提升藥效,有助於恢復患者的元氣,促進身體機能的恢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返魂漿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喉風不拘,雙單蛾風,及諸證臨危者」,主要針對咽喉急症,尤其以下症狀:

  1. 喉風:中醫泛指咽喉腫痛、呼吸不暢的急症,可能伴隨痰涎壅盛、聲音嘶啞,甚至窒息危險。
  2. 雙單蛾風(扁桃體炎或膿腫):即「乳蛾」,單側或雙側咽喉腫起如蛾,疼痛難嚥,甚則化膿。
  3. 諸證臨危者:推測用於咽喉阻塞、痰壅氣閉的危急情況,強調急救效果。

此方以「外治灌鼻」法使藥力直達病所,迅速祛痰消腫,屬古代喉科急救方。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主藥:土牛膝(紅腫節者佳)

  • 性味功效:苦酸平,善清熱解毒、活血散瘀、利咽消腫。
  • 用藥邏輯
    • 「紅腫節者」強調其活血散結之力,尤宜咽喉腫痛。
    • 搗爛取汁,保留鮮藥辛散之性,直接消局部瘀熱。

(2)輔藥配伍

  • 糯米泔水(濃)
    • 甘涼滑潤,助藥汁滲透,或取其輕揚之性上行咽喉。
  • 茶子仁(搗爛)
    • 苦寒清熱,古代用於痰熱結毒,可能輔助化痰散結。
  • 婦人乳(人乳)
    • 甘鹹平,傳統認為能潤燥解毒,《本草綱目》載其「治目赤痛多淚,解毒」。此處或取其潤澤緩解咽喉燥熱,助藥汁吸附。

(3)用法原理

  • 灌鼻給藥
    • 「右喉風灌左鼻,左喉風灌右鼻」符合古代「左病右治」的引經思維,可能刺激鼻咽反射,促使痰涎排出。
    • 雙側同灌則加強藥力,針對重症(如雙蛾)。
  • 吐痰而愈
    • 藥液刺激鼻腔黏膜,引發嘔吐或排痰反應,直接清除咽喉痰涎壅塞,符合「急則治標」原則。

(4)簡化方替代

「單用土牛膝與奶乳」仍以清熱消腫為主,顯示土牛膝為核心藥,人乳為輔助載體。


三、推測整體治療機理

  1. 清熱解毒:土牛膝、茶子仁協同清熱,抑制咽喉熱毒。
  2. 化痰散結:藥汁刺激結合人乳潤滑,促使黏痰排出,緩解氣道阻塞。
  3. 外治急救:避開吞嚥困難,透過鼻黏膜快速吸收或反射性排痰,適用於「閉竅」危症。

此方體現古代「以急治急」的思維,結合局部用藥與反射療法,針對喉科急症設計。

傳統服藥法


土牛膝(紅腫節者佳)。
上洗淨搗爛,入濃糯米泔3茶匙,同取出汗來,再將茶子仁搗爛,入婦人乳2茶匙,同取出汗來調和。右喉風灌左鼻;左喉風油右鼻;雙蛾風兩鼻俱灌,3-5次畢竟,吐痰而愈。或單用土牛膝與奶乳
切忌熱毒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返魂漿, 出處:《外科百效全書》卷二引龔應頤方。 組成:土牛膝(紅腫節者佳)。 主治:喉風不拘,雙單蛾風,及諸證臨危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