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一仙丹」方劑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活血通絡,利水消腫: 川牛膝性溫,味苦辛,入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絡、利水消腫的功效。方劑中若涉及瘀血阻滯、筋脈不通、水腫等症狀,川牛膝可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利水消腫,達到治療目的。
- 引藥下行,增強療效: 川牛膝藥性較強,能引導其他藥物下行,使其藥力直達病竈,增強藥效。方劑中若涉及下焦病症,如腰膝痠痛、水腫、小便不利等,川牛膝可引導藥物下行,更有效地治療疾病。
一仙丹方劑中包含威靈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除濕,通絡止痛:威靈仙性寒,入肝腎經,具有祛風濕、通經絡、止疼痛的功效。其對於風寒濕痹、筋骨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有顯著療效,與一仙丹方中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症。
- 消腫止痛,活血化瘀:威靈仙還具有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對於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症狀也有不錯的效果。在一些骨折、跌打損傷等情況下,威靈仙的加入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減輕疼痛。
因此,一仙丹方劑中包含威靈仙,是基於其獨特的藥理作用,可以有效治療風濕痹痛、筋骨疼痛、跌打損傷等病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一仙丹」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一仙丹」主治 「腳疾腫痛拘攣」,主要針對下肢疾患,症狀包含:
- 腫痛:因氣血運行不暢,經脈壅滯,導致局部腫脹疼痛。
- 拘攣:筋肉緊縮、屈伸不利,多因風濕痹阻或血瘀筋脈失養所致。
此方適用於風濕痹證、跌撲損傷,或久病氣血不暢引起之下肢功能障礙。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物組成與性味歸經
川牛膝(味苦、酸,性平,歸肝、腎經)
- 功效:活血通經、強筋骨、利水通淋、引藥下行。
- 作用:
- 活血化瘀,改善局部氣血瘀滯導致的腫痛。
- 強筋健骨,緩解筋骨拘攣無力。
- 引藥下行:專注下肢病證,增強方劑作用靶向性。
威靈仙(味辛、鹹,性溫,歸膀胱經)
- 功效:祛風濕、通經絡、止痛、消骨哽。
- 作用:
- 辛溫走竄,善祛風濕、通絡止痛,尤擅治肢體痹痛。
- 鬆解筋脈拘急,舒筋活絡,改善屈伸不利。
- 其「消骨哽」特性,隱含化解經脈中「壅滯」的作用。
2. 配伍邏輯
協同增效:
- 威靈仙 「通」(祛風濕、開痹阻)+ 川牛膝 「行」(活血、引藥下行),二者相輔相成,針對下肢痹證的「不通則痛」與「不榮則痛」。
- 川牛膝偏 「活血下行」,威靈仙偏 「祛風通絡」,一靜一動,共奏通痹止痛之效。
劑型與服法強化療效:
- 蜜丸:緩和藥性,延長藥效,適合慢性筋骨病症。
- 酒送服:酒性辛溫,助藥力通行經脈,增強活血祛濕之效。
3. 治療原理
- 治標:
- 通過活血(牛膝)與通絡(威靈仙)直接緩解腫痛拘攣,改善局部氣血循環。
- 治本:
- 川牛膝補肝腎、強筋骨,從內調養;威靈仙祛除外邪(風濕),標本兼顧。
- 禁忌「忌茶」:
- 茶性涼澀,可能減弱溫通藥性,或與藥物成分產生交互作用。
三、推論可能擴展應用
雖原方主治腳疾,但依其組成機理,尚可推論:
- 膝關節炎(風濕或退化性):因二藥均能緩解關節腫痛。
- 跌撲損傷後遺症:下肢瘀血未清、筋脈攣急者。
- 輕度水腫:川牛膝利水,威靈仙通絡,適合濕滯絡阻之腫。
總結:「一仙丹」以簡馭繁,針對下肢痹證「風濕、血瘀、筋攣」三大病機,體現中醫「通絡止痛、引經靶向」的用藥智慧。
傳統服藥法
川牛膝、威靈仙各等分。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丸,空心酒下;白滾湯亦可。
忌茶。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一仙丹, 出處:《古今醫鑑》卷十。 組成:川牛膝、威靈仙各等分。 主治:腳疾腫痛拘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