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劫風膏」方劑中使用威靈仙,主要是利用其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
威靈仙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行氣活血、通絡止痛的功效,對於風寒濕邪所致的痺痛、關節腫痛、筋骨麻木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在「劫風膏」中,威靈仙與其他藥材配合,可更有效地驅散風寒濕邪,舒筋活絡,緩解疼痛,達到治療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劫風膏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範疇集中於小兒風痰閉阻之急證,包含:
- 驚風搐搦(急慢驚風):風痰上壅、引動肝風所致之肢體抽搐。
- 臍風撮口:新生兒斷臍不當,風毒內侵,見牙關緊閉、吮乳困難。
- 牙關緊閉:風痰阻滯經絡,氣血不通,機關不利。
- 痰涎壅盛:痰濁內蘊,上蒙清竅,阻塞氣道。
- 咽喉腫痛:風熱或痰火搏結咽喉,氣血壅滯。
其核心病機為「風痰壅滯」,治法側重通絡開竅、化痰散結,外治與內服並用,速開關竅以緩急。
組成與治療原理探討
威靈仙(君藥)
- 性味辛咸溫,歸膀胱經,傳統用於「通經絡、祛風痰」。《開寶本草》載其「主諸風,宣通五臟」,尤善走竄,能化堅積痰涎,緩解經脈拘急。
- 此方取其「開關利竅」之功,針對牙關緊閉、痰塞喉痹,借其辛散之性,助痰濕風邪外泄。
皂莢(臣藥)
- 辛咸溫,具強烈豁痰開竅之效,《本草綱目》稱其「通肺及大腸氣,破堅癥,塗膚散腫」。
- 通過外塗黏膜(牙關、咽喉),刺激局部氣血流動,溶解黏稠痰涎,緩解機械性阻塞。
醋(佐使藥)
- 酸收軟堅,助威靈仙、皂莢滲透藥性,同時緩和皂莢峻烈之性,避免過度刺激。
鹽梅肉(外治引藥)
- 酸澀收斂,先擦牙根以收濕斂津,減少分泌物黏滯,為後續藥力滲透創造條件。
配伍邏輯:
- 威靈仙+皂莢:一通一豁,前者鬆解經絡痙攣,後者直接攻逐痰結,共奏「開關啟閉」之效。
- 醋製緩峻:降低皂莢對黏膜的刺激性,同時增強藥物穿透力。
- 外治優先:針對小兒急症服藥困難,經口腔黏膜吸收快速見效,符合「急則治標」原則。
延伸治療原理
- 針對「風痰」,中醫認為「怪病多痰」「痰隨風動」,此方通過化痰以熄風,類似於現代所稱「解除平滑肌痙攣、減少呼吸道分泌物」。
- 外用法可視為古代「黏膜給藥」雛形,利用口腔血管豐富特性,加速藥物吸收,對比現代舌下給藥途徑。
此方體現「簡峻高效」的急證處理思維,然其藥性峻烈,需精準辨證於痰壅閉阻之實證。
傳統服藥法
威靈仙(去蘆)1兩半(銼細,焙,研為末)。
上用皂莢三兩去皮弦,捶損,挪溫水一碗絹濾過,慢火熬若稀糊,入醇醋半兩,再熬三五沸,去火候冷,用前藥末停分乳鉢內杵勻,為丸如芡實大。
先用鹽梅肉擦牙根,次以此膏1丸或2丸,溫白湯濃調,抹入左右牙關內即開,續進別藥。熬時得瓦器為上,銀器尤佳。及解風痰壅盛,淡薑湯調化,不拘時候少與含咽;咽喉腫痛,溫茶清或薄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劫風膏, 出處:《準繩·幼科》卷一。 組成:威靈仙(去蘆)1兩半(銼細,焙,研爲末)。 主治:小兒急慢驚搐,臍風撮口,牙關緊閉,痰涎壅盛,咽喉腫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