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杖丸

放杖丸

FANG ZHANG W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4

熱/寒比例

(3.00)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33%
膀胱經 33%
肝經 33%
腎經
膀胱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放杖丸中包含威靈仙,主要因其祛風濕、通經絡之功效。

威靈仙性溫,味辛,入肝、腎經。其主治風濕痹痛,筋骨疼痛,肢體麻木,屈伸不利,以及跌打損傷,骨折等症。放杖丸以治風濕痺痛、筋骨疼痛、肢體麻木為主,而威靈仙的藥性正好能疏通經絡,散寒除濕,緩解疼痛,故而成為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放杖丸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攻「腎臟風毒積滯」,其病機核心在於風邪挾寒濕、痰瘀深伏腎臟及經絡,導致氣血壅滯不通。具體表現可分三層:

  1. 筋骨層:腰膝沉重冷痛、腳腫麻痹——風濕痰瘀阻塞經脈,陽氣不得宣通。
  2. 臟腑層:腹內冷滯、癥瘕痃癖——寒濕凝聚成積,沉澱於三焦膜原之間。
  3. 水液代謝:心膈痰水久積、膀胱冷膿惡水——腎陽衰微,氣化失司,濁陰停聚。

關鍵在「惡物如青濃膠」的排毒反應,說明此方具「搜剔」之力,能透達深伏之邪。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君藥:威靈仙(獨味成方)

  1. 藥性解析

    • 辛咸溫,歸膀胱經,其性急銳,《開寶本草》言其「宣通五臟,去腹內冷滯」。
    • 辛能散風,溫可化濕,咸味軟堅,尤擅瓦解膠結之痰瘀。
  2. 作用機理推演

    • 通經達絡:善走十二經絡,針對腰膝腫痛麻痹,直接鬆解經筋結滯。
    • 蕩滌積垢:其「微利惡物」之效,實則透過輕瀉作用,將風毒從腸道排出(類似「濁陰出下竅」)。
    • 破散癥積:對「痃癖氣塊」等有形實邪,借其走竄之性,配合溫酒活血,逐步消磨。

輔助設計

  • 煉蜜為丸:緩和威靈仙峻利之性,使藥力持續釋放。
  • 溫酒送服:酒性辛熱,助藥力上行下達,增強透骨搜風之效。
  • 粥藥補之:攻邪後立即用粥護胃氣,防辛溫耗正,契合「攻邪不傷正」原則。

治療原理總結
以「風毒積滯」為標,「腎陽不運」為本,威靈仙單刀直入,先開鬼門、潔淨府,掃除病理產物;後續溫補一月,則是填補腎陽,重建氣化功能。此方體現「急則祛邪,緩則扶正」的次第思維。

傳統服藥法


威靈仙。宣通五臟。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初服80丸,溫酒送下;平明微利惡物如青濃膠即是風毒積滯。如未利,夜再服100丸;取下後,吃粥藥補之1月,仍常服溫補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坐骨神經痛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多痰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放杖丸, 出處:《證類本草》卷十一引《集驗方》。 組成:威靈仙。 主治:宣通五臟。主治:腎臟風毒積滯,腰膝沉重。腹內冷滯,心膈痰水久積、癥瘕痃癖氣塊,膀胱冷膿惡水,腰膝冷痛,腰腳腫痛麻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