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針頭丸

人參針頭丸

REN CAN ZHEN TOU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15

熱/寒比例

偏熱 (1.5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2%
脾經 22%
大腸經 16%
胃經 11%
肝經 10%
腎經 5%
心經 5%
膀胱經 5%
肺經
脾經
大腸經
胃經
肝經
腎經
心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人參針頭丸中加入巴豆,看似矛盾,實則暗藏玄機。

巴豆性烈,可瀉下攻積,用於治療積滯停滯、腹脹便祕等症。但其毒性較強,需慎用。

人參則補氣益血,可緩解巴豆的毒性,並促進機體恢復。

因此,人參針頭丸中加入巴豆,旨在通過瀉下攻積,消解積滯,再以人參補氣益血,平衡藥性,達到治病救人的目的。

此方劑需由專業醫師根據患者病情嚴謹辨證,切勿自行服用。

人參針頭丸中加入半夏,主要是針對其止嘔、化痰的作用。

半夏性味辛溫,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之功效。對於因脾胃濕濁、痰氣上逆所致的嘔吐、眩暈、胸悶等症狀,半夏能有效地化解痰濕,降逆止嘔,起到輔助人參補氣益氣的作用。

此外,半夏也能溫化寒痰,對於因寒痰阻滯所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狀也有輔助療效。

「人參針頭丸」方劑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宣肺止咳:杏仁味苦性溫,入肺經,具有宣肺止咳之效。針對因肺氣鬱閉、痰濕阻肺引起的咳嗽、喘息,可起到疏散肺氣、化痰止咳的作用。
  2. 潤腸通便:杏仁亦有潤腸通便之效。對於因肺熱導致的便祕,杏仁可以起到潤燥通便的作用,協調肺腸功能。

因此,杏仁在「人參針頭丸」中既能宣肺止咳,又能潤腸通便,有助於整體療效的提升。

人參針頭丸中加入白礬,其主要原因有二:

  1. 收斂固澀: 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固澀之效。在人參針頭丸中,白礬可幫助收斂脾胃,止瀉止痢,固護脾胃之氣,減少因脾胃虛弱所導致的腹瀉、消化不良等症狀。
  2. 清熱解毒: 白礬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對於因熱毒所致的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症狀,白礬可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輔助人參等藥材緩解病症。

因此,白礬在人參針頭丸中起到收斂固澀、清熱解毒的雙重作用,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弱、熱毒等病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人參針頭丸之傳統功效與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風飲喘嗽」,屬中醫「痰飲」與「風邪」相搏所致之咳喘病症。「風飲」指外感風邪引動內伏痰飲,導致肺氣上逆,症見咳嗽氣促、痰多黏稠或喘鳴有聲。古代醫家以此方「針簽燎煙、漿水送服」之特殊用法,推測其目標為宣透風邪、化痰逐飲、開閉平喘,屬「峻劑攻邪」範疇,適用於實證痰喘而正氣未虛者。


組成藥物與治療原理探討

1. 藥物性味與核心作用

  • 巴豆(辛熱大毒):
    攻逐寒痰、瀉下冷積,其性峻烈,能「開竅通閉」,破除痰飲壅滯,為方中攻邪主藥。
  • 半夏(辛溫有毒):
    燥濕化痰、降逆止咳,針對痰飲內停之病機,協同巴豆化頑痰。
  • 杏仁(苦微溫):
    宣肺降氣、止咳平喘,調節肺氣宣肅,助痰飲排出。
  • 蓖麻(辛甘平,有毒):
    通絡利水、消腫拔毒,此處取其「通竅瀉痰」之力,輔助巴豆開閉。
  • 白礬(酸寒):
    收斂化痰、解毒殺蟲,既可制約巴豆、半夏之毒性,又能固化痰涎,助痰液排出。
  • 棗肉為丸
    緩和諸藥毒性,兼顧護胃。

2. 配伍邏輯與方義

全方以**「辛開苦降、毒藥攻邪」**為核心:

  • 巴豆+半夏:辛熱與辛溫相合,破除寒痰冷飲,直擊痰飲窠臼。
  • 杏仁+蓖麻:一宣一通,調暢肺氣通路,使痰隨氣降。
  • 白礬:寒性反佐,防辛熱太過,並固化痰液以利排出。
  • 針簽燎煙:古人可能取「火性炎上」之意,借燈火之熱引藥上行,增強宣透之力;青煙吹息後包裹送服,或為減毒或保留藥性之法。

3. 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通過**「逐痰開閉」**緩解喘嗽:

  • 攻逐痰飲:巴豆、半夏、蓖麻協力破除膠結之痰,解除肺道壅塞。
  • 調節氣機:杏仁宣降肺氣,使氣順痰消。
  • 排毒導邪:白礬收斂痰涎,漿水(發酵米湯)助藥勢下行,從二便分消痰飲。

綜論

人參針頭丸雖名含「人參」,然組成未見此藥,或為古代命名誤傳,或隱含「攻邪護正」之喻。其方藥性峻猛,針對痰飲喘嗽之實證,以「毒藥攻頑痰」為思路,結合外用燎煙法,展現古代「急病用峻劑」之治療智慧。然須注意,此類方劑現代應用需嚴謹辨證,非實證痰喘者絕不可輕試。

傳統服藥法


巴豆5個(去皮),半夏5個(研,湯洗7次),杏仁5個(去皮尖),蓖麻5個(去皮),白礬2錢。
上為細末,棗肉為丸。
針簽藥於燈焰上燎過,青煙起,吹息藥,齏菜葉裹之,漿水送下,臨臥服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2. 本方有滑腸作用,服用後可能出現腹瀉、腹痛等症狀。
  3. 本方不宜與其他止咳平喘藥物同時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人參針頭丸, 出處:《普濟方》卷一六三。 組成:巴豆5個(去皮),半夏5個(研,湯洗7次),杏仁5個(去皮尖),蓖麻5個(去皮),白礬2錢。 主治:風飲喘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