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珍珠胃安丸中包含珍珠,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解毒,鎮痛止癢: 珍珠性寒,味甘,入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鎮痛止癢之效。對於胃熱引起的胃痛、口臭、嘔吐等症狀,珍珠可起到清熱解毒,緩解疼痛的作用。
- 安神定驚,改善睡眠: 珍珠有安神定驚、寧心安神的功效,可緩解胃病引起的失眠、多夢等症狀,提高睡眠質量,促進胃病的康復。
珍珠胃安丸方中加入陳皮,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理氣和胃: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其具有行氣解鬱、燥濕化痰、健脾和胃之效。能疏肝理氣,消除胃部氣滯,促進消化,緩解胃脘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
- 降逆止嘔:陳皮能降逆止嘔,適用於胃氣上逆所致的嘔吐。珍珠胃安丸可能針對胃部不適、噁心嘔吐等症狀,加入陳皮以緩解相關症狀。
總之,陳皮在珍珠胃安丸方中發揮著理氣和胃、降逆止嘔的重要作用,有助於改善胃部不適,促進消化,增強藥效。
珍珠胃安丸中包含徐長卿,主要基於其以下功效:
- 和胃止嘔:徐長卿性溫,味辛,入脾、胃經,能溫中散寒,和胃止嘔,對於寒邪犯胃、胃氣不和所致的嘔吐、腹痛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 清熱解毒:徐長卿還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功效,能夠清熱利濕,解毒消腫,對於因濕熱內蘊引起的胃痛、腹瀉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珍珠胃安丸中加入徐長卿,旨在發揮其和胃止嘔、清熱解毒的功效,以達到治療胃痛、嘔吐等症狀的目的。
珍珠胃安丸中包含淡豆豉,主要原因有二:
一、清熱解毒:淡豆豉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消脹的功效。胃部疾患常伴有熱毒鬱積,淡豆豉能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緩解胃痛、嘔吐、腹脹等症狀。
二、和胃止嘔:淡豆豉能和胃降逆,止嘔消食。對於胃氣上逆,引起的噁心、嘔吐,淡豆豉能有效緩解。此外,淡豆豉還具有健脾利濕的功效,有助於改善胃腸功能,促進消化吸收。
珍珠胃安丸中加入生薑,主要原因有二:
一、 和胃降逆: 生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止嘔、降逆止呃的功效。對於因寒凝氣滯、胃氣上逆所致的胃脘脹滿、嘔吐呃逆等症狀,生薑能起到溫中散寒、降逆止嘔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改善胃部不適。
二、 解表散寒: 生薑還具有解表散寒、發汗解表的作用,對於因風寒入侵引起的胃寒、食慾不振等症狀,生薑可以起到溫中散寒、增進食慾的作用,從而促進消化吸收。
珍珠胃安丸方劑中包含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緩解胃痛,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緩解胃痛,和中調和藥性的功效。在珍珠胃安丸中,甘草可以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緩解胃部不適,減少藥性對胃部的刺激。
- 保護胃黏膜: 甘草中含有甘草酸,具有抗炎、保護胃黏膜的作用,可以減輕胃酸對胃黏膜的損傷,促進胃黏膜修復,有利於胃病的康復。
甘草在珍珠胃安丸中,發揮了調和藥性、緩解胃痛、保護胃黏膜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珍珠胃安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傳統記載主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屬中醫「胃脘痛」「吞酸」「心下痞」範疇。古代雖無潰瘍病名,但據症狀推斷,其病機多與「肝胃不和」「氣滯血瘀」「脾胃虛弱」相關。方名「胃安」點明其調和胃氣、安定中焦之效,而「珍珠」可能提示主藥或具斂瘡生肌之功,契合潰瘍病灶修復之需。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推論
行氣止痛為核心
- 方中若含「木香」「砂仁」等藥(假設性推論),可疏理中焦滯氣,緩解脘腹脹痛;「延胡索」化瘀定痛,針對潰瘍局部氣血瘀阻。
- 「和中寬胃」功效提示可能配伍「陳皮」「白朮」,健脾燥濕以助運化,改善胃痞噯氣。
制酸斂瘡以護膜
- 「珍珠」或為君藥(如珍珠母),其性寒質重,可制酸止嘔、收斂生肌,直接保護潰瘍面;若配伍「海螵蛸」「浙貝母」(牡蠣散思路),更增強中和胃酸、修復黏膜之效。
水泛丸劑型考量
- 製成小丸利於飯後及睡前分次服用,維持藥效持續作用,符合潰瘍病需長期調理、避免空腹刺激的特性。
綜合理路
全方可能以「通補兼施」為法:行氣藥解滯止痛,健脾藥固本防復,斂瘡藥促進癒合。針對潰瘍「本虛標實」特點,既緩解疼痛、吞酸等急症,又透過調理脾胃氣機減少復發,體現中醫「標本同治」思維。
傳統服藥法
和中寬胃,行氣止痛。上藥磨粉,過100目篩,混勻,水泛制丸。
每服l.5克,1日4次,飯後及睡前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 本方有緩急止痛的作用,對有出血傾向的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珍珠胃安丸, 出處:廣州白雲山制藥總廠。 組成:珍珠層粉、陳皮、徐長卿、豆豉、生薑、甘草。 主治:和中寬胃,行氣止痛。主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