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化癥丸中含有硇砂,主要原因如下:
- 化痰散結:硇砂性寒,味鹹,入肺經,具有化痰散結之效。對於痰凝氣滯所致的癥瘕積聚,硇砂可有效地將痰濁化解,促進氣血流通,進而達到消癥散結的效果。
- 引藥下行:硇砂性重,具有引藥下行的作用。在化癥丸的配伍中,硇砂可以將其他藥材的藥力引導至下焦,更好地治療癥瘕積聚,促進病患的康復。
化癥丸中包含巴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破癥消積:巴豆性味辛熱,入脾、胃、大腸經,具有峻下逐水,破積消癥的功效。對於癥瘕積聚、痰飲內停等症,巴豆可發揮強力攻堅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使癥塊消散,恢復正常。
- 引藥入裏:巴豆性峻,可引導其他藥物深入病竈,發揮更強的治療效果。在化癥丸中,巴豆與其他藥物相配伍,起到引藥入裏,增強藥效的作用,以達到徹底治療疾病的目的。
化癥丸中加入五靈脂,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消癥散結:五靈脂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癥瘕積聚、肝脾腫大等症狀,五靈脂可通過活血化瘀,促進血行通暢,達到消癥散結的效果。
- 行氣止痛:五靈脂還有行氣止痛的作用,對於氣滯血瘀所致的疼痛,如脘腹疼痛、脅肋脹痛等,五靈脂可通過疏通氣機,緩解疼痛。
因此,化癥丸中加入五靈脂,可以協同其他藥物,起到消癥散結、行氣止痛的作用,達到治療癥瘕積聚、肝脾腫大等疾病的效果。
化癥丸中加入乾薑,主要原因如下:
- 溫中散寒,助藥力達病所: 化癥丸旨在消癥散結,而乾薑性溫,能溫中散寒,促進藥物氣血運行,使藥力更易到達病竈,提高藥效。
- 助消化,增強脾胃運化: 乾薑具有溫脾胃、助消化的作用,可增強脾胃運化能力,有利於藥物吸收和藥效發揮,同時防止藥物寒涼損傷脾胃。
化癥丸中包含皁莢,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消積化癥:皁莢性寒,味苦,入脾、胃經,具有消積化癥、潤腸通便的功效。其皁苷成分能促進消化液分泌,有助於分解食物,緩解腹脹、便祕等症狀,對於積滯不化所致的癥瘕積聚有較好的療效。
- 清熱解毒:皁莢亦有清熱解毒之效,能驅除體內熱毒,對於因熱毒積聚而引發的腫痛、瘡瘍等病症具有一定療效。
主治功效
化癥丸
中藥方劑「化癥丸」,主要成分為硇砂、巴豆、五靈脂、乾薑、皁莢,主治功效是婦女有食滯,腹部脹滿、氣急,面部浮腫,四肢無力。
化癥丸各成分介紹如下: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五靈脂:味苦、辛,性溫,主入肝、脾、腎經,功能功效包含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調經等。
皁莢:味苦、性溫,歸肺、大腸經,具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殺蟲驅蟲之功。
巴豆:具有瀉下、驅蟲殺蟲、峻下逐水、清肺熱利咽、活絡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消食化積等功效。
使用方法
本品為丸劑,每次服用6~9克,每日2次,飯後服用。
注意事項
- 本品不宜久服,以免傷及正氣。
- 孕婦、哺乳期婦女及兒童慎用。
- 服藥期間忌食辛辣、生冷、油膩食物。
- 如服藥後出現腹痛、腹瀉等不適症狀,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總結
化癥丸是中藥方劑之一,具有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殺蟲驅蟲之功,可治療寒性咳嗽、肺熱咳嗽、支氣管炎、哮喘、風濕痛、關節炎、痛風、腸燥便祕、蛔蟲性腸梗阻等症。
傳統服藥法
硇砂半兩(細研),巴豆10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五靈脂半兩,乾薑半兩(炮裂,銼),雄雀糞半兩(微炒黃),豬牙皂莢半兩(去皮,塗醋,炙令黃,去子)。
上為末,同研令勻,用醋煮面糊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5丸,空心以溫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兒、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化癥丸, 出處:《聖惠》卷七十一。 組成:硇砂半兩(細研),巴豆10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五靈脂半兩,乾薑半兩(炮裂,銼),雄雀糞半兩(微炒黃),豬牙皂莢半兩(去皮,塗醋,炙令黃,去子)。 主治:婦人食癥,腹脹氣急,面目浮腫,四肢無力。
化癥丸, 出處:《續本事》卷一。 組成:巴豆5兩(去油膜),蓬莪朮3兩(醋煮),荊三棱3兩(醋煮),丁香皮2兩,木香1兩半,厚朴3兩,石菖蒲2兩,良薑1兩,虻蟲1兩半,川牛膝1兩,香附子4兩,石蓮2兩。 主治:丈夫、婦人、小兒年深日近,沉積癥塊,面色黃青,時上搶心,吐水吞酸,舌生白沫,婦人積年月經不調,漸成血氣或蠱塊,中焦之間,覆如杯碗,連年累月,漸至瘦瘠,寒熱往來,一切脾胃受寒,久不痊癒之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