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溫散

二溫散

ER WE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41

寒性指數

2

熱/寒比例

極熱 (20.5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8%
腎經 22%
心經 22%
肝經 16%
脾經
腎經
心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二溫散中包含附子,乃因其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之效。

附子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脾經。其藥性峻烈,可溫補陽氣,驅散寒邪,適用於陽氣虛衰、寒凝血瘀、四肢厥逆等症。

二溫散主要用於治療陽氣不足、寒邪內襲所致的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四肢不溫等症。附子的加入,可溫補脾陽,散寒止痛,協同其他藥物發揮療效。

二溫散中包含莪朮,主要原因有二:

  1. 行氣止痛: 莪朮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止痛、消腫生肌的功效。二溫散主要用於治療寒凝血瘀所致的腹痛、經行腹痛等症狀,而莪朮能有效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緩解疼痛。
  2. 消積化瘀: 莪朮還有消積化瘀的功效,能幫助消化,改善胃腸功能。二溫散中常配合其他消積化瘀藥物,如厚朴、枳實等,共同發揮作用,有效緩解寒凝血瘀所致的胃脘脹滿、腹痛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二溫散】之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二溫散】主治「心疝,冷痛不可忍」。

  • 心疝:古代所指「心疝」,乃因寒邪內侵、陽氣衰微所致之心腹劇痛,其痛多驟發、如錐如刺,常伴四肢厥冷、面色蒼白,屬陰寒凝滯之證。
  • 冷痛不可忍:強調疼痛性質屬「寒」與「實」,且程度劇烈,需溫陽散寒以急治其標。

二、組成藥物分析與邏輯推理

1. 藥物組成與性味歸經

  • 炮附子(1兩)

    • 性味:大辛大熱,有毒(炮製後毒性減)。
    • 歸經:心、腎、脾經。
    • 功效:回陽救逆、溫腎助陽、散寒止痛。
    • 核心作用:直入少陰,驅逐沉寒痼冷,溫通心脈以止劇痛。
  • 煨蓬莪朮(1兩)

    • 性味:辛、苦,溫。
    • 歸經:肝、脾經。
    • 功效:破血行氣、消積止痛,煨製後辛烈稍緩,偏溫中散結。
    • 核心作用:破陰凝之氣滯血瘀,助附子開通閉塞。

2. 配伍邏輯與治療原理

  • 溫陽破陰,峻逐寒瘀
    此方以附子為君,以其大熱之性直祛寒邪,溫通心腎陽氣;莪朮為臣,辛溫走竄,破血行氣,針對寒凝導致的氣血瘀滯。二者相配,一溫陽、一破滯,共奏「溫散」之效。
  • 寒痛當急溫,氣血並治
    「冷痛不可忍」屬急症,需猛藥直折。附子溫散表裡之寒,莪朮破裡實之瘀,既治寒邪之本,又開氣血之標,符合「寒者熱之」「結者散之」之則。
  • 酒調與醋湯之引經
    • 熱酒送服:酒性辛熱,助藥力上行心脈,增強溫通之效。
    • 婦人醋湯下:醋味酸斂,防莪朮過散,兼入肝經以調婦人氣血。

3. 推論潛在應用

除心疝外,凡因陰寒內盛、氣滯血瘀所致之「胸痹絞痛」「寒疝腹痛」「婦人癥瘕冷積」,若辨證屬寒實者,或可加減運用。然須緊扣「寒」與「痛」兩大關鍵。


三、總結

【二溫散】為「溫通峻劑」,藥簡力專,以附子合莪朮構成「溫陽破瘀」之核心。其設計邏輯在於針對寒邪與血瘀並存之急痛,以熱攻寒、以通治痛,體現中醫「急則治標」與「溫行並用」之思維。

傳統服藥法


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蓬莪朮(煨,銼)1兩。
上銼散。每服1錢,用熱酒調下,不拘時候;婦人醋湯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睪丸疼痛腫脹

相同名稱方劑


二溫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四八。 組成: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蓬莪朮(煨,銼)1兩。 主治:心疝,冷痛不可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