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命川附湯

奪命川附湯

DUO MING CHUAN FU T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60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60.00)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33%
脾經 33%
心經 33%
腎經
脾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奪命川附湯為一經典中藥方,方中採用附子,其性大熱,味辛甘,歸心、腎、脾經。附子善於溫陽散寒,回陽救逆,對於寒濕內盛、陽氣衰微之症具有獨特療效。在奪命川附湯中,附子主要用於強化心腎功能,提升人體陽氣,尤其適用於因寒邪侵襲而導致的四肢厥冷、脈微欲絕等危急情況。此外,附子亦能通行十二經絡,促進氣血運行,對症見腹痛脹滿、關節疼痛等寒濕阻滯病症亦有顯著療效。然而,附子有毒性,使用時需嚴格控制劑量,並與其他藥物如乾薑、炙甘草等配合,以減輕毒性,增強療效,確保安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奪命川附湯之傳統功效與主治分析

傳統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體虛感冒,傷寒頭疼發熱」,其發熱特點為:

  1. 時間性發熱:熱勢於「日輕夜重」,或不定時發作(早、午、晚、終日單發)。
  2. 寒熱本質:雖發大熱且口渴,但「不喜冷飲」,反映內有真寒、外見假熱。
  3. 脈象與體質:脈沉細、氣虛,屬陰寒內盛、陽氣虛衰之證。

此類症狀符合中醫「陰盛格陽」或「虛陽外越」之病機,即體內陰寒過盛,逼迫殘存陽氣浮越於外,表現為表面發熱、內實寒凝的「真寒假熱」證。


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藥物組成與核心邏輯

全方僅用「川附」(即川烏頭或附子,古代文獻或混用)一味,配伍生薑十三片煎服,其作用可從以下面向解析:

  1. 川附之性味功效

    • 大熱純陽:附子(或川烏)辛熱峻烈,能「回陽救逆」,破除陰寒之邪,直入少陰(腎經),溫補命門之火。
    • 逐沉寒:針對脈沉細、不喜冷飲之「裡寒」,附子能溫通十二經,散寒止痛。
    • 引火歸原:對於外顯假熱(如大熱、口渴),附子能將浮越之陽氣斂回下焦,解除陰陽格拒之態。
  2. 生薑配伍意義

    • 助陽散寒:生薑辛溫,可增強附子溫散之力,兼和胃止嘔,緩解附子毒性(古代炮製條件下)。
    • 引藥達表:配合附子通行內外,使藥力從裡透達肌表,解「體虛感冒」之表寒。
  3. 煎服法之玄機

    • 冷服探病:煎後「水中沈冷,再露一宿」並「五更冷服」,此法為「熱藥冷服」,屬「反佐之法」,意在避免熱藥與體表假熱相拒,使藥力直達陰寒之處。
    • 分段服藥:分次少量服用(1-2口),觀察腹中是否「發熱」(陽氣來復之兆),無熱再進,體現「因證施藥」的謹慎策略。

治療原理總結

此方以單味附子為君,生薑為佐,通過:

  1. 破陰回陽:直入下焦,破除陰寒痼冷,挽救浮陽。
  2. 反佐探病:冷服避免格拒,分段觀察藥效,動態調整。
  3. 調和陰陽:解除陰陽不相順接之態,使外熱自退,內寒得消。

此方適用於「寒極似熱」之險證,強調「藥專力宏」,以單味峻藥針對核心病機,體現古代「單方治大病」的用藥智慧。

傳統服藥法


川附1雙(去皮臍,炮,切片)。
作1服,水1碗,加生薑13片,煎7分,濾出,水中沈冷,再露1宿,次早五更,冷服1-2口,復歇,看腹有無發熱,如無熱,再進,作2-3次服。其熱自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奪命川附湯, 出處:《普濟方》卷一四○。 組成:川附1雙(去皮臍,炮,切片)。 主治:體虛感冒,傷寒頭疼發熱,或日輕夜重,或午或早,或晚或終日,單發大熱,雖渴不喜冷,脈沉細,氣虛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