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柏蒜丸中加入黃柏,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黃柏性寒,味苦,歸腎、膀胱經。其藥理作用包括抗菌、抗炎、降血糖、降血壓等。
在柏蒜丸中,黃柏與其他藥材配合,可起到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的作用,有助於治療濕熱下注所引起的各種病症。
此外,黃柏還具有一定的收斂作用,可以幫助止瀉,減少病症的反覆發作。
柏蒜丸中包含大蒜,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項功效:
- 解毒殺菌:大蒜具有強烈的殺菌作用,能抑制多種病菌的生長,並能解毒消腫,對於一些由細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如咽喉炎、扁桃體炎等,有良好的輔助治療效果。
- 溫陽散寒:大蒜性溫,具有溫陽散寒的作用,對於一些寒性疾病,如風寒感冒、脾胃虛寒等,能起到溫中散寒、驅寒止痛的作用。
柏蒜丸中大蒜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可發揮更大的功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柏蒜丸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柏蒜丸主治「妊娠臍下刺痛,大便白,晝夜三五十行」,這是針對孕婦出現的一系列特殊症狀:
- 臍下刺痛:指下腹部(臍部以下)出現尖銳疼痛感
- 大便白:排出白色或顏色偏淺的糞便,古代醫家多認為與寒濕或腸道功能紊亂有關
- 晝夜三五十行:指腹瀉症狀嚴重,一日排便次數可達30-50次
這種症狀組合在妊娠期間出現,古代醫家認為與濕熱蘊結、腸道功能失調有關。
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藥材組成及特性
黃柏(蜜煮令焦):
- 性味:苦寒
- 傳統功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處理方法:蜜煮後可緩和其苦寒之性,焦化後增強收斂止瀉效果
大蒜(煨令熟爛,去皮):
- 性味:辛溫
- 傳統功效:溫中通陽、解毒殺蟲
- 處理方法:煨製後減輕刺激性,增強溫中效果
配伍邏輯
此方採用寒溫並用的配伍原則:
- 黃柏清熱:針對可能的腸道濕熱,解決「大便白」的濕熱下注表現
- 大蒜溫中:既可制約黃柏過於寒涼,又能溫暖脾胃,緩解臍下刺痛
- 蜜製收斂:蜂蜜的甘緩與黃柏焦化後的收斂性共同發揮止瀉作用
治療原理推測
針對妊娠期間的特殊生理狀態(易出現氣機不暢、濕熱積聚),此方可能通過:
- 調節腸道寒熱平衡(黃柏清熱,大蒜溫中)
- 改善腸道蠕動異常(大蒜辛散通滯)
- 收斂過度排泄(蜜製黃柏的收斂性)
- 保護胎元(避免過度瀉下傷胎)
蜜丸劑型與粥飲送服的方式也能減輕藥物對孕婦腸胃的刺激,體現了古人用藥的謹慎考量。
傳統服藥法
黃柏(蜜煮令焦)、大蒜(煨令熟爛,去皮)。
以黃柏為末,研蒜作膏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空心粥飲送下,日3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柏蒜丸, 出處:《産科發蒙》卷二。 組成:黃柏(蜜煮令焦)、大蒜(煨令熟爛,去皮)。 主治:妊娠臍下刺痛,大便白,晝夜三五十行。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