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通靈散方劑中包含蛇蛻,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祛風止痙:蛇蛻性味甘平,入肝經,具有祛風止痙、舒筋活絡的功效。蛇蛻可治療風濕痺痛、麻木癱瘓、痙攣抽搐等症狀,而這些症狀也往往是中風、癲癇等疾病的表現。
- 活血化瘀:蛇蛻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對於風寒濕邪阻滯經絡導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等,蛇蛻能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通靈散方劑中加入蛇蛻,旨在通過其祛風止痙、活血化瘀的作用,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通靈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古代主治「子宮久冷,血海虛羸」,導致妊娠初期(2-3個月)胎動不安、下血腹痛甚至流產。其核心病機為 陽氣虛衰與精血不足,子宮失於溫煦濡養,胎元不固。方劑設計以「溫補脾腎、養血固胎」為主軸,針對虛寒性胎漏、滑胎而設。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溫陽固本:
- 附子(炮)、乾薑:大辛大熱,溫補腎陽以散子宮寒凝,助命門之火以暖胞宮。
- 人參、黃耆(蜜炙):益氣健脾,氣足則能攝血載胎,尤重補中焦以化生氣血。
補血養胎:
- 熟地黃、白芍藥、芎藭:滋陰養血、調和肝血。熟地填精,白芍斂陰緩急止痛,芎藭行血中滯氣,使補而不滯,共奏養血安胎之效。
理氣健脾:
- 白朮、薯蕷(山藥)、陳皮(去白)、木香(煨):白朮健脾燥濕,薯蕷補脾固腎,陳皮、木香理氣醒脾,防滋膩壅滯,確保氣血生化之源暢通。
佐使調和:
- 牡丹皮:涼血活血,制約薑、附燥熱,防溫補過度傷陰。
- 甘草(炙):調和諸藥,益氣和中。
- 糯米煎湯:甘平補脾胃,取其「穀氣」養胎,兼緩藥性之峻。
方劑特色:
- 陰陽並調:附子、乾薑配熟地、白芍,温陽不耗陰,滋陰不礙陽。
- 動靜結合:木香、陳皮行氣,牡丹皮微散,使補益藥不滯。
- 標本兼治:既補先天腎氣以固胎元,又健後天脾胃以資化源。
推論可能功效:
通過溫補脾腎、益氣養血,改善子宮虛寒狀態,增強沖任固攝之力,從而穩定胎元。適用於 素體虛寒、氣血兩虧 之妊娠腹痛或滑胎病史者,非外感實熱或血瘀所致胎動者。
傳統服藥法
人參、附子(炮)、熟地黃、木香(煨)、白朮、乾薑、牡丹皮、白芍藥、陳皮(去白)、薯蕷、黃耆(蜜炙)、甘草(炙)、芎藭各等分(一方無人參)。
養胎。
上為細末。
每服2錢,水1盞,糯米49粒,煎8分,去米,溫服,日2次。妊娠初期預服之。
忌一切毒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通靈散, 出處:《仙拈集》卷二。 組成:山羊糞7個(燒煙盡,悶熄),頭發1團(燒存性)。 主治:心胃痛。
通靈散, 出處:《奇效良方》卷三十四。 組成:益智仁、白茯苓、白朮各等分。 主治:心氣不足,小便滑,赤白二濁。
通靈散, 出處:《醫學入門》卷七。 組成:蒲黃1兩,五靈脂1兩,木通5錢,赤芍5錢。 主治:九種心痛。死血作痛。
通靈散, 出處:《産乳備要》。 組成: 通靈散(《産乳備要》。)出處:《産乳備要》。別名:催生通靈散組成:蛇蛻皮1條(全者)。主治:催生。 。 主治:催生。
通靈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四二引《醫學類證》。 組成:人參、附子(炮)、熟地黃、木香(煨)、白朮、乾薑、牡丹皮、白芍藥、陳皮(去白)、薯蕷、黃耆(蜜炙)、甘草(炙)、芎藭各等分(1方無人參)。 主治:養胎。主治:曾因子宮久冷,血海虛羸,致令妊娠2-3月,胎動不安,下血腹痛而胎墮者。
通靈散, 出處:《眼科闡微》卷三。 組成:瞿麥1錢,歸尾(酒洗)8分,赤芍(酒洗)8分,羌活8分,生地(酒洗)8分,花粉8分,石決明8分,草決明(炒)8分,黃芩(酒炒)8分,黃柏8分,紅花(酒洗)5分,蘇木(酒洗)5分,甘菊1錢2分,連翹7分。 主治:風砂入目,粘睛不脫,疼痛癮澀,流淚,閉目不開,日久生雲翳,赤絲瘀血堆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