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龍蛇散方中包含蛇蛻,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蛇蛻性涼,善解毒消腫,治風濕痺痛:蛇蛻為蛇類蛻下的皮膜,性涼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其對風濕痺痛、筋骨疼痛、皮膚瘙癢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 蛇蛻與龍骨相配,相輔相成:龍蛇散中常與龍骨搭配使用,龍骨性寒,具有鎮靜安神、收斂固澀之效。蛇蛻與龍骨相配,既能清熱解毒,又能鎮靜安神,相輔相成,達到更好的療效。
總而言之,龍蛇散中加入蛇蛻,主要利用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並與龍骨相配,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龍蛇散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橫生逆産」(胎位不正導致難産)及「吹乳」(乳癰初期,多因乳汁淤積或外感風邪所致)。古人認為蛇蛻具「蛻變」之性,能鬆解糾結、通暢閉塞,故用以催生順産;外敷兒手足則取其引導胎位復正。其治吹乳之理,或因蛇蛻能祛風散結,配合榆白皮清熱利濕,共奏通乳消腫之效。
組成與治療原理推論:
蛇蛻皮:
- 《本草綱目》載其「性走竄」,可「祛風、殺蟲、催生」,善解纏繞之疾。古代醫家取象比類,認為蛇蛻能仿若「蛻去」產道阻滯,鬆解胎兒與產道間的糾結,促胎位轉正。
- 燒存性(炭化)後,減其峻性而增收斂止血之效,適合産後可能伴隨的出血。
榆白皮煎湯送服:
- 榆白皮性滑利,《神農本草經》言其「通利水道」,可能輔助滑潤產道,緩解分娩不暢。其清熱之性亦契合吹乳之熱結病機。
邏輯推理延伸:
- 物理導引作用:外敷蛇蛻粉末於胎兒先露肢體,或透過藥性滲透與局部刺激,誘導胎兒活動調整姿勢,符合古人「外治內效」思維。
- 風邪與氣滯:吹乳多因氣滯熱壅,蛇蛻祛風散結,榆白皮通利,二者協同疏通乳絡,緩解脹痛。
此方體現中醫「取類比象」與「內外合治」特色,結合動物藥的動性與植物藥的滑利,針對難産與乳癰的關鍵病機「滯」與「結」施治。
傳統服藥法
蛇蛻皮。
上藥入罐子內,鹽泥固濟,燒存性,為細末。
每服2錢,榆白皮煎湯調下。凡產不順,手足先見者,溫酒送服1錢,仍用敷兒手足即順。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
相同名稱方劑
龍蛇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五七。 組成:蛇蛻皮。 主治:橫生逆産,吹乳。
龍蛇散, 出處:《元戎》卷十。 組成:白花蛇(去骨,焙)1兩,烏梢蛇(去骨,炒)1兩,萆薢1兩,天麻1兩,金毛狗脊1兩,自然銅1兩,黃耆1兩,骨碎補1兩,楓香(研)1兩,地龍(去土)1兩,草烏頭(鹽水浸)1兩,乳香3錢,沒藥3錢,麝香2錢。 主治:風虛頑麻,遍身白癬紫癜,風癮癢痛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