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疔散

回疔散

HUI DING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7

寒性指數

4

熱/寒比例

偏熱 (1.7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3%
胃經 33%
肝經 33%
脾經
胃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回疔散中加入蛇蛻,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解毒消腫: 蛇蛻性涼,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回疔散用於治療癰疽疔瘡,蛇蛻可有效清除毒素,消散腫脹,促進傷口癒合。
  2. 活血化瘀: 蛇蛻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加速傷口修復,防止感染擴散,有助於疔瘡的快速消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分析回疔散之傳統功效與組成邏輯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一切疔走黃」為回疔散的主治範疇。「疔」在中醫指毒性劇烈、發病急驟的瘡瘍,多因火毒蘊結或外感邪毒所致;「走黃」則是疔毒內攻、邪盛擴散的危重証候,類似現代醫學的敗血症或全身性感染。此方旨在清解疔毒、防止邪毒內陷,適用於疔瘡初起未潰或已見毒勢蔓延者。

二、組成藥物與治療原理

  1. 有子土蜂巢

    • 性味推測:蜂巢(露蜂房)多味甘平,具攻毒消腫、殺蟲止痛之效;「有子」可能指巢中存幼蟲,古代認為其性走竄,增強破結拔毒之力。
    • 作用:直接針對疔毒,以外拔內消之性促使毒邪外散,緩解局部腫痛。
  2. 蛇蛻(不經地上者)

    • 性味:甘鹹平,傳統用其善「蛻」之性,能祛風定驚、解毒退翳。選「不經地上者」恐為避免穢氣沾染,取其純淨輕揚之氣。
    • 作用:借其走表透邪之效,助蜂巢引毒外透,防止毒邪內傳。

三、配伍邏輯與治療機制

  • 煅製存性:泥裹火煅後保留藥性,減緩蜂巢、蛇蛻峻烈之性,轉為緩和而持久的解毒力,並利於製成細末內服。
  • 協同增效:蜂巢主攻局部疔毒,蛇蛻領邪外達,兩者一守一走,共奏「截毒外透」之效,契合「走黃」需阻斷毒勢擴散之急務。
  • 白湯送服:白開水無偏性,不影響藥效,或兼助藥力速行。

四、延伸推理

此方注重「截斷逆傳」,屬急救思維。疔毒熾盛時,單用外敷恐力不及,內服散劑能速達經絡,從內托毒。然方劑簡峻,臨證或需配伍清熱涼血藥(如黃連、金銀花)以增強清解之效。

傳統服藥法


有子土蜂巢1兩,蛇蛻1條(不經地上者佳)。
泥裹,煅存性,為細末。
每服2錢,白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回疔散, 出處:《外科全生集》卷四。 組成:有子土蜂窠1兩,蛇蛻1條(不經地上者佳)。 主治:一切疔走黃。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