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困散

PI KU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3

熱/寒比例

中性 (1.0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42%
大腸經 26%
肝經 15%
脾經 15%
肺經
大腸經
肝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脾困散中加入天南星,主要基於其燥濕化痰開竅醒神的功效。

脾困散針對脾虛濕困,痰阻氣滯的症狀,而天南星性溫,味辛,入脾經,具有燥濕化痰之功,能有效祛除濕濁,化解痰凝,使脾胃功能得以恢復。同時,天南星亦具有開竅醒神的作用,能通利腦竅,使神志清醒,改善濕困所致的頭昏腦脹、精神萎靡等症狀。

因此,天南星在脾困散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既能化痰濕,又能開竅醒神,使患者脾胃功能恢復正常,精神狀態得以改善。

脾困散方中加入冬瓜子,是基於其利水滲濕、清熱解暑的功效。

冬瓜子性寒,味甘,入脾、膀胱經,能利水滲濕,清熱解暑,對於脾胃濕困、水濕停滯所致的腹脹、食慾不振、小便不利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同時,冬瓜子還能清熱解毒,對於暑熱傷津、口渴煩躁等症狀也有一定的幫助。因此,在脾困散方中加入冬瓜子,有助於增強方劑的利水滲濕、清熱解暑功效,進一步改善患者的脾胃濕困、暑熱傷津等症狀。

主治功效


脾困散方劑功效主治分析

根據《幼幼新書》劉昉所載,方劑「脾困散」主治小兒久病、久瀉、脾胃虛弱、不食、眼澀嗜睡等症狀。此方組成雖未在原文中完整列出,但已知包含天南星與冬瓜子兩味藥材,其功效與主治症狀之間的關係,可從以下角度分析其治療原理:

一、方中藥材功效分析:

  • **天南星:**性溫,味辛、苦。具有燥濕化痰、散結止痛的功效。在脾困散中,天南星的作用可能針對小兒久瀉導致的脾胃濕痰。脾胃受濕邪困阻,則運化功能失常,出現不食、嗜睡等症狀。天南星燥濕化痰,能祛除脾胃濕痰,恢復脾胃運化功能。其散結止痛之效,則可能與部分小兒久瀉伴隨的腹痛等症狀相關。

  • **冬瓜子:**性寒,味甘。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 小兒久瀉,一方面可能因脾胃虛弱,水液代謝失調,導致水腫;另一方面,也可能伴隨一定的熱邪。冬瓜子清熱利水,能緩解水腫,並清除體內餘熱,配合天南星,共同調理脾胃。

二、治療原理分析:

脾困散治療小兒久瀉、脾胃虛弱等症狀,其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健脾益胃,燥濕化痰,清熱利水三個方面:

  • **健脾益胃:**雖然方中未列出補益脾胃之品,但通過燥濕化痰,排除阻礙脾胃運化的濕邪,從而間接達到健脾益胃的目的。脾胃功能恢復後,則消化吸收功能增強,食慾自然改善,嗜睡、眼澀等症狀亦可緩解。

  • **燥濕化痰:**天南星的燥濕化痰功效是方中關鍵。小兒久瀉,多與脾胃濕痰有關,濕邪阻礙脾胃運化,導致食慾不振、大便溏瀉。天南星能有效祛除濕痰,疏通脾胃氣機,改善消化功能。

  • **清熱利水:**冬瓜子清熱利水的功效,針對的是部分伴隨發熱或水腫的久瀉患兒。其清熱作用可以協同天南星燥濕,利水作用可以幫助排出體內多餘水分,減輕水腫,恢復水液代謝平衡。

三、整體功效總結:

脾困散通過天南星燥濕化痰,散結止痛,以及冬瓜子清熱利水,協同作用,達到健脾益胃,調理脾胃功能的目的,從而治療小兒久瀉、脾胃虛弱、不食、眼澀嗜睡等症狀。 此方以祛除病邪為主,間接達到扶正的效果,體現了中醫“治病求本”的思想。 需要注意的是,此方劑僅根據古籍記載進行分析,實際應用需結合患者具體情況,在醫師指導下進行。

傳統服藥法


天南星(末)半錢(生用),冬瓜子27粒。
上件2味,用漿水1盞半,同煎至4分,空心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脾困散, 出處:《幼幼新書》卷八引《博濟》。 組成:天南星(末)半錢(生用),冬瓜子27粒。 主治:小兒久患,轉瀉過多,脾胃虛弱,不進飲食,眼澀饒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