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柏葉湯

CE BAI YE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4%
肺經 18%
腎經 14%
脾經 14%
心經 9%
大腸經 9%
胃經 9%
肝經
肺經
腎經
脾經
心經
大腸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側柏葉湯以「側柏葉」為主要藥材,原因如下:

  1. 清熱涼血止血: 側柏葉性寒,味苦,入肺、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止血生肌的功效。對於熱毒壅盛、血熱妄行導致的出血症狀,如鼻衄、咯血、吐血等,有顯著療效。
  2. 收斂止瀉: 側柏葉亦能收斂止瀉,對於脾虛濕盛引起的泄瀉,以及腸道炎症引起的腹瀉,具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側柏葉湯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中止寒:側柏葉性寒,善於清熱止血,但容易傷及脾胃陽氣,導致脾胃虛寒,影響藥效吸收。乾薑性溫,可溫中散寒,助陽氣升發,使側柏葉藥力得以更好地發揮。
  2. 調和藥性:乾薑辛溫,可調和側柏葉的寒性,使藥性溫和,減少副作用。同時,乾薑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藥物更好地吸收和發揮作用。

因此,側柏葉湯中加入乾薑,既能溫中止寒,又能調和藥性,使藥效更加顯著,更利於患者康復。

側柏葉湯為一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止血涼血、清熱解毒之效。其配方精妙,其中包含艾葉,艾葉性溫味辛,歸肝、脾、腎經,擅長溫經止血,散寒止痛。在側柏葉湯中加入艾葉,主要是取其溫經止血之功,能增強整體方劑的止血效果。此外,艾葉還能調和方中其他藥材的寒涼之性,使其寒溫相濟,更適合不同體質的患者使用。艾葉與側柏葉等涼血止血藥材配合,相輔相成,既可增強止血之力,又可防止因過度寒涼而損傷脾胃。因此,在側柏葉湯中添加艾葉,是為了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兼顧病情與患者體質,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精神。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側柏葉湯」

側柏葉湯由側柏葉、乾薑、艾葉三味中藥組成,具有止血、清熱涼血、活絡止痛、祛風除濕、活血化瘀、清熱利尿、化腐生肌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吐血、長時間吐血而無法停止等症狀。

側柏葉性溫、味苦、澀,入肝、肺、腎經,具有止血、清熱涼血、活絡止痛、祛風除濕、解毒殺蟲之效。側柏葉之祛風除濕功能,乃由揮發油、樹脂、黃酮等成分所賦予。其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減關節部位炎症疼痛,緩解風濕性關節炎、骨質增生等症狀。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感冒、腹痛、腰痛、脾胃寒證、消化不良、腹瀉、吐血、便血、崩漏、經血不調、痛經、月經過多、咳嗽氣喘痰多清稀等病症。乾薑不僅具有藥用價值,還可以作為日常食品添加,具有促進消化、增強食慾、消炎止痛、促進血液循環等作用。

艾葉性溫,味苦、辛,歸肝、脾、腎經,具有溫經、補陽、調經、止血、祛風除濕、安胎、止咳化痰、溫裡溫中、活絡止痛、通經絡等功效。艾葉能夠溫經散寒,常用於治療月經不調、痛經、宮冷不孕等症狀。此外,艾葉還具有補陽、調經、止血、祛風除濕、安胎、止咳化痰、溫裡溫中、活絡止痛、通經絡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婦科疾病、風濕性關節炎、肌肉疼痛等疾病。艾灸療法是通過艾葉的燃燒、灸熱或貼敷等方式,刺激特定穴位,進而達到通經絡的作用。

總之,中藥方劑「側柏葉湯」具有止血、清熱涼血、活絡止痛、祛風除濕、活血化瘀、清熱利尿、化腐生肌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吐血、長時間吐血而無法停止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側柏葉(炒)5錢,炮薑5錢,艾絨(炒)3錢,馬屎(炒)8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

相關疾病


胃腸出血吐血

相同名稱方劑


側柏葉湯, 出處:《醫學集成》卷二。 組成:側柏葉(炒)5錢,炮薑5錢,艾絨(炒)3錢,馬屎(炒)8錢。 主治:吐血,久吐不止。

側柏葉湯, 出處:《奇效良方》卷五十一。 組成:黃連1兩,黃芩1兩,荊芥1兩,蛇床子1兩,鏡面草1握,蚵蚾草1握,槐條1握,側柏葉4兩。 主治:諸痔。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