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傳蝌蚪散

秘傳蝌蚪散

MI CHUAN KE DOU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29

熱/寒比例

(0.31)

複方歸經比例

膀胱經 17%
大腸經 17%
脾經 17%
肝經 17%
腎經 10%
胃經 10%
肺經 7%
膀胱經
大腸經
脾經
肝經
腎經
胃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祕傳蝌蚪散中加入黃柏,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黃柏味苦寒,入腎、膀胱經,可清泄下焦濕熱,用於治療濕熱下注所致的帶下病、陰癢、尿道炎等。此外,黃柏還有解毒作用,能清熱解毒,用於治療熱毒瘡瘍、濕疹等。

因此,黃柏在祕傳蝌蚪散中,可起到清熱燥濕、解毒止癢的作用,有助於治療相關病症。

祕傳蝌蚪散中加入蒼朮,主要原因有二:

一、燥濕健脾:蒼朮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健脾開胃的功效。蝌蚪散多用於治療小兒脾胃不和、濕熱內蘊導致的腹瀉、嘔吐等症狀,蒼朮能有效去除脾胃濕氣,促進脾胃運化,達到止瀉止嘔之效。

二、祛風止癢:蒼朮亦具祛風止癢之效。若小兒因濕邪困脾,外感風寒,導致皮膚瘙癢,蒼朮可驅散風寒濕邪,緩解瘙癢症狀,改善皮膚狀態。

故祕傳蝌蚪散中加入蒼朮,旨在燥濕健脾、祛風止癢,達到治療小兒脾胃不和、皮膚瘙癢等症狀的效果。

祕傳蝌蚪散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止瀉收斂:白礬性寒,味酸澀,入脾胃經。具有收斂止瀉、燥溼止癢之效。對於因脾胃虛寒、溼邪內蘊導致的腹瀉,白礬可起到收斂止瀉的作用。

2. 解毒消腫:白礬亦具有一定的解毒消腫作用,可用於治療溼疹、瘡瘍等皮膚病。蝌蚪散可能用於治療一些與皮膚溼毒相關的疾病,白礬的加入有助於消腫解毒,促進疾病恢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秘傳蝌蚪散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秘傳蝌蚪散主要用於治療「小兒疳疾」。中醫所謂「疳疾」,是指小兒因脾胃虛弱、飲食不節或寄生蟲感染等原因導致的營養不良綜合症,常見症狀包括形體消瘦、腹部脹大、食欲異常、毛髮乾枯等,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小兒營養失調或慢性消化不良等病症。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分析

此方劑的組成與配伍體現了治療小兒疳疾的傳統思路:

  1. 主藥分析

    • 蝌蚪(陰乾):此為方中君藥。古代本草記載蝌蚪有清熱解毒、消疳化積之效,特別用於小兒疳熱證。其生性寒涼,可能含有特殊成分,能針對疳疾中的濕熱積滯。
  2. 輔助藥物

    • 黃柏:苦寒清熱燥濕,善清下焦濕熱,與蝌蚪協同清熱。
    • 蒼朮:辛苦溫,燥濕健脾,既可制約蝌蚪、黃柏過於寒涼,又能健運脾胃,針對疳疾根本。
    • (可能為白礬):收澀燥濕,殺蟲止癢,針對可能伴隨的寄生蟲感染或濕疹。
  3. 特殊用法

    • 豶豬肝配伍:豬肝在中醫有補肝養血、明目之效,以竹刀披開(避免金屬影響藥性),摻藥同煮後食用,體現「以臟補臟」思想,同時作為藥物載體,便於小兒服用。

可能的治療機理

此方體現了「清熱除濕、殺蟲消疳、健脾補虛」的綜合治療思路:

  1. 清熱除濕:蝌蚪、黃柏清熱,蒼朮、礬燥濕,針對疳疾常見的濕熱內蘊病機。
  2. 健脾消積:蒼朮健脾助運化,配合豬肝補益,符合「疳證多脾虛」的基本認識。
  3. 殺蟲療疳:礬的殺蟲作用配合蝌蚪的特殊功效,可能針對古代常見的寄生蟲型疳疾。
  4. 營養補充:通過動物性藥物(蝌蚪、豬肝)提供優質蛋白質及其他營養素,改善營養不良狀態。

此方劑的組方特點在於既有祛邪(清熱燥濕殺蟲)之品,又有扶正(健脾補肝)之物,攻補兼施,且通過食療方式給藥,符合小兒用藥特點。

傳統服藥法


蝌蚪(陰乾)2兩,黃柏2兩,蒼朮2兩,礬3錢。
豶豬肝4兩,竹刀披開,摻藥3錢,豬肝同煮,吃肝。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秘傳蝌蚪散, 出處:《幼科指掌》卷四。 組成:蝌蚪(陰乾)2兩,黃柏2兩,蒼朮2兩,礬3錢。 主治:小兒疳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