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蒼龜丸方劑中加入蒼朮,主要是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燥濕健脾: 蒼朮味辛性溫,具有燥濕健脾、祛風散寒的功效。方劑中加入蒼朮,旨在去除脾胃濕氣,健脾益氣,從而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改善消化不良、腹脹等症狀。
- 祛風止痛: 蒼朮還具有祛風止痛的作用,能疏散經絡風寒,止痛止癢。 對於因風寒濕邪引起的關節疼痛、肌肉痠痛等症狀,蒼朮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蒼朮在蒼龜丸方劑中起到燥濕健脾、祛風止痛的雙重作用,為治療相關病症提供有效的藥物輔助。
蒼龜丸方劑中加入龜板,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潛陽,補腎固本:龜板性寒,味甘鹹,入腎經,具有滋陰潛陽、補腎固本的功效。適用於腎陰虛、陽亢的患者,如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盜汗遺精、心煩失眠等。
- 收斂固澀,止血生肌:龜板亦能收斂固澀、止血生肌,用於治療陰虛血熱所致的崩漏、帶下、外傷出血等。
總而言之,龜板在蒼龜丸方劑中發揮滋陰潛陽、補腎固本,以及收斂固澀、止血生肌等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整體症狀。
蒼龜丸方劑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緩解肝腎陰虛: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的功效,能滋養肝腎陰液,緩解肝腎陰虛所致的虛熱、盜汗、腰膝酸軟等症狀,與蒼龜丸滋陰補腎、固精止遺的功效相輔相成。
- 緩解疼痛:白芍亦有鎮痛作用,能舒緩肝腎陰虛所致的腰膝疼痛、頭暈目眩等症狀。此外,白芍還可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增強止痛效果,使治療更為全面。
蒼龜丸方劑中包含黃柏,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清熱燥濕: 黃柏味苦寒,具有清熱燥濕之效,可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各種症狀,如濕熱下注的尿道炎、陰囊濕疹等。蒼龜丸用於治療濕熱下注、小便淋瀝澀痛等症,黃柏在此起到清熱燥濕、利尿通淋的作用。
- 瀉火解毒: 黃柏亦有瀉火解毒之功效,可治療濕熱蘊毒所致的瘡瘍腫毒、口舌生瘡等。蒼龜丸中加入黃柏,除了清熱燥濕之外,還可以輔助解毒,避免濕熱毒邪留戀不去。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蒼龜丸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蒼龜丸》主療「痢後腳弱漸小」、「痢後風,痢後腳弱漸不能行步」,其病機核心在於「痢疾後遺症」。古代醫家認為,痢疾久痢或暴痢傷陰耗血,導致肝腎虧虛、筋骨失養,或因濕熱餘毒未清,流注下肢經絡,故而出現下肢萎弱無力、肌肉萎縮(漸小)、步履困難等症。此方針對「痢後虛中夾濕熱」的病理特點而設。
二、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藥物配伍與邏輯推演
- 蒼朮(君藥):
味苦辛性溫,燥濕健脾,《本草綱目》載其「治筋骨軟弱」。在此方中重用,既能祛除痢後殘留之濕邪,又能健運脾胃以助氣血生化,解決「濕困筋痿」之標。 - 龜版(君藥):
甘鹹寒,滋陰潛陽、益腎強骨,《神農本草經》言其「主痠疾,四肢重弱」。此藥針對痢後肝腎陰傷、筋骨失養之本,補陰血而壯筋骨。 - 白芍(臣藥):
酸寒斂陰,柔肝止痛,與龜版協同滋養陰血,緩解筋脈拘急;其「主邪氣腹痛…利小便」(《本經》)之效,亦助清瀉殘餘濕熱。 - 黃柏(佐藥):
苦寒,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專治下焦濕熱,《珍珠囊》稱其「治痿厥」。此藥清除痢後潛伏之濕熱毒邪,防其壅滯經絡。 - 黃芩(變方加味):
若加黃芩,則增強清上焦肺熱之力,肺主一身之氣,肺熱清則氣化行,水濕得散,筋骨得濡。
- 蒼朮(君藥):
丸劑與送服之法
- 粥為丸:取穀氣養胃,緩和藥性,避免苦寒傷中,契合「痢後脾胃虛弱」體質。
- 四物湯加陳皮、甘草煎湯送服:
- 四物湯(當歸、川芎、熟地、白芍)補血調血,針對痢後「陰血耗傷」之證。
- 陳皮理氣健脾,助蒼朮運化濕濁;甘草調和諸藥,補益中氣。此送服法標本兼顧,強化養血舒筋、化濕通絡之效。
三、治療原理綜論
此方體現「攻補兼施、標本同治」思路:
- 祛邪:蒼朮、黃柏(或加黃芩)清熱燥濕,攻痢後餘邪。
- 扶正:龜版、白芍滋陰養血,四物湯補血填精,固肝腎之本。
- 通絡:白芍柔筋,蒼朮宣痹,陳皮理氣,共促氣血暢行。
全方通過「清濕熱—補肝腎—養筋脈」的協同作用,使痢後氣血得復、濕熱得除,下肢筋骨重獲濡養,自然步健力強。
傳統服藥法
蒼朮2兩半,龜版2兩半,白芍2兩半,黃柏5錢(一方加黃芩5錢)。
上為末,粥為丸。
四物湯加陳皮、甘草煎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補益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蒼龜丸, 出處:《醫學入門》卷七。 組成:蒼朮2兩半,龜版2兩半,白芍2兩半,黃柏5錢(一方加黃芩5錢)。 主治:痢後腳弱漸小。痢後風,痢後腳弱漸不能行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