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柞葉湯中加入荷葉,主要源於其清熱解暑、利濕止瀉的功效。
荷葉性味苦寒,入肺、脾經,具有清熱解暑、利濕止瀉、涼血止血的功效。其清熱解暑之性,有助於緩解因暑熱所致的發熱、口渴、煩躁等症狀;利濕止瀉之性,則能有效改善因濕熱所致的腹瀉、水腫等病症。
在柞葉湯中,荷葉與其他藥材相配合,共同發揮清熱解暑、利濕止瀉的功效,有助於治療暑濕所致的各種疾病。
柞葉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柞葉湯方中多用苦寒之藥,容易傷脾胃。甘草味甘性平,能緩解藥物的寒涼之性,調和藥性,避免傷及脾胃。
-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解毒、抗炎、抗過敏等作用,可以增強藥物的療效。此外,甘草能與其他藥物相互作用,促進藥物的吸收和利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柞葉湯中含有地榆,主要原因在於地榆具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的功效。
- 涼血止血: 地榆能清熱涼血,並具有收斂止血作用,對於因熱毒蘊結所致的出血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 清熱解毒: 地榆能清熱解毒,對於因熱毒引起的各種炎症,例如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具有消炎止痛的效果。
因此,地榆在柞葉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可以起到涼血止血、清熱解毒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柞葉湯」
發疽:發疽是一種嚴重的皮膚感染,通常是由細菌引起的。症狀包括皮膚發紅、腫脹、疼痛和化膿。如果不加以治療,發疽可能會導致嚴重的併發症,甚至死亡。
中藥方劑「柞葉湯」,主要成分有荷葉、甘草、地榆。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地榆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清熱涼血、斂瘡、排膿等功效。
荷葉性涼,味苦澀,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固澀收斂、止血、清熱涼血、生津止渴、破血消癥、利尿消腫、健脾養心、安神寧心等功效。
柞葉湯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腫止痛的作用,可治療發疽、瘡瘍腫痛等症狀。
方劑組成介紹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地榆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清熱涼血、斂瘡、排膿等功效。地榆涼血止血之效顯著,尤宜於下焦血熱所致的便血、痔血、血痢、崩漏等症;能清熱解毒,治療燙傷、濕疹、瘡瘍腫毒等熱毒壅滯之疾;能清熱涼血,可用於治療熱毒性疾病、出血等症狀;斂瘡之效顯著,可治療外傷出血、瘡瘍腫痛、痤瘡等症;能排膿止痛,促進瘡口癒合,消腫止痛,是治療瘡痍、癰腫、疔瘡、膿瘍等膿血疾病的良藥。
荷葉性涼,味苦澀,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固澀收斂、止血、清熱涼血、生津止渴、破血消癥、利尿消腫、健脾養心、安神寧心等功效。荷葉主要用於治療暑熱煩渴、暑濕泄瀉、脾虛泄瀉、血熱吐衄、便血崩漏、瘀血腫痛、瘡瘍腫痛、水腫、心悸失眠、煩躁不安等症。
總結
中藥方劑「柞葉湯」,主要成分有荷葉、甘草、地榆,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腫止痛的作用,可治療發疽、瘡瘍腫痛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柞木葉(乾)4兩,乾荷葉4兩,萱草根(乾)2兩,甘草節1兩,地榆1兩。
上細銼。
每服半兩,水2碗,煎去半,分2服,早、晚各服2服,滓並煎作1服。有膿血者自安,膿血在內者自大腸下,未成者自消。有瘡者貼下藥:通明牛皮膠1兩(水半升,熬令化)黃丹1兩,入膠中煮3-5沸
柞木散(《本事》卷六)、柞木飲子(《外科精要》卷上)。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柞葉湯, 出處:《蘇沈良方》卷九。 組成:柞木葉(乾)4兩,乾荷葉4兩,萱草根(乾)2兩,甘草節1兩,地榆1兩。 主治:發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