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導藥

ZUO DAO Y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千金》卷二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5%
肺經 15%
心經 14%
脾經 14%
腎經 13%
大腸經 7%
胃經 7%
膀胱經 2%
心包經 2%
膽經 2%
小腸經 1%
三焦經 1%
肝經
肺經
心經
脾經
腎經
大腸經
胃經
膀胱經
心包經
膽經
小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坐導藥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促進腸胃蠕動及通便,其組成中包含皁莢,原因主要在於皁莢的藥理特性和傳統應用。皁莢具有潤腸通便的功效,因其含有的皁苷成分可刺激腸道黏膜,增強腸道的運動,促使糞便排出。此外,皁莢的清熱解毒作用,對於腸道內的熱毒積聚亦有良好效果,能夠改善由便祕引起的腹部不適和腸道炎症。

傳統中醫認為,便祕常見於熱邪內鬱,而皁莢所具備的潤腸和通便功能,正好適應此類病症的需要。透過將皁莢與其他藥材搭配,能夠形成綜合療效,進一步增強對於腸胃的調理效果,實現內外雙向的治療。因此,皁莢在坐導藥中的應用不僅體現了中醫的辯證思維,也是對實證中藥效的充分體現。

「坐導藥」方劑中使用山茱萸,主要基於其兩方面的功效:

  1. 固澀止瀉: 山茱萸味酸澀,性溫,具有收斂固澀的功效,可治療脾腎虛寒所致的久瀉、滑泄等症狀。坐導藥主治下元虛寒,大便滑脫,山茱萸能收斂腸道,減少滑脫,配合其他藥物起到固澀止瀉的作用。
  2. 補益腎氣: 山茱萸入腎經,具有補益腎氣、固精縮尿的作用。坐導藥中,山茱萸能補益腎陽,提升腎氣,改善下元虛寒,進一步促進止瀉效果。

因此,山茱萸在「坐導藥」中起到固澀止瀉、補益腎氣的雙重作用,為治療下元虛寒,大便滑脫提供有效藥效。

「坐導藥」方劑中使用當歸,主要基於其兩方面的功效:

一、補血活血,潤腸通便: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坐導藥多用於治療血虛便祕,當歸可補血潤腸,改善腸道蠕動,促進排便。

二、溫陽助氣,通利水道: 當歸有溫陽助氣的作用,可溫暖脾腎,促進氣血運行,利於水液代謝。坐導藥中常加入其他溫陽利水的藥材,當歸可協同這些藥材,溫通水道,促進排泄。

總之,當歸在「坐導藥」中發揮著補血活血、潤腸通便、溫陽助氣、通利水道的功效,對於治療血虛便祕等症狀具有重要作用。

坐導藥方劑中包含細辛,主要原因如下:

  1. 溫經散寒,通利竅道: 細辛性溫,具有溫經散寒、通利竅道的功效,有助於溫暖子宮,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寒凝血瘀導致的坐骨神經痛等病症。
  2. 祛風止痛,疏通經絡: 細辛亦有祛風止痛的功效,可以緩解坐骨神經痛的疼痛症狀,疏通經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病竈恢復。

因此,細辛在坐導藥方劑中起到溫經散寒、祛風止痛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坐骨神經痛等病症。

五味子在中藥方劑中被廣泛應用,尤其是在坐導藥中,其作用不可小覷。首先,五味子的味道呈酸、甘、苦、辛、鹹五種,這使得它具有調和藥性、平衡陰陽的效果。五味子含有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如木脂素和有機酸,這些成分對增強免疫力、抗氧化以及保護肝臟有顯著效果。在坐導藥中,五味子的加入能夠幫助提升其他藥材的療效,增加整個方劑的協同作用。其次,五味子具有收斂作用,有助於改善體內的濕熱狀況,特別是在 gastrointestinal tract 的觀點,能有效改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問題。此外,五味子的興奮性對中樞神經系統也具調節作用,能減緩焦慮,幫助壓力過大的患者回歸平衡。因此,五味子的多重功效使其成為坐導藥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於恢復身體的和諧與健康。

坐導藥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助藥力達下焦:坐導藥主要用於治療下焦虛寒證,而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加入乾薑,可溫暖脾胃,促進藥物下行,增強藥力,更好地達到治療下焦虛寒的目的。
  2. 配合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坐導藥中通常還含有其他藥物,如芒硝、大黃等,這些藥物多偏寒涼,容易損傷脾胃陽氣。乾薑與之配伍,可起到溫中和寒、扶正祛邪的作用,避免藥性過寒,影響療效。

「坐導藥」方劑中包含大黃,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瀉下通便: 大黃味苦寒,性急,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之功效。坐導藥需藉由藥物刺激腸道,促進排便,而大黃的瀉下作用,能有效幫助排泄積聚於腸道的熱毒,達到治療目的。
  2. 清熱解毒: 坐導藥多用於治療熱毒壅滯、腸道不通所致的便祕、腹痛、發熱等症狀。大黃的清熱解毒作用,能有效清除腸道內的熱毒,緩解炎症反應,幫助恢復腸道正常功能。

坐導藥中包含白礬,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收斂止瀉: 白礬性寒涼,具有收斂止瀉的作用,能有效控制腸道蠕動,減少糞便排出。這對於坐導藥治療的腹瀉症狀,具有重要的輔助作用。
  2. 殺菌消炎: 白礬亦有殺菌消炎的功效,可以抑制腸道內有害細菌的繁殖,減輕炎症反應,進一步幫助止瀉。

白礬在坐導藥中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共同發揮收斂止瀉、殺菌消炎的作用,達到治療腹瀉的目的。

坐導藥中包含花椒,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溫經散寒:花椒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止痛止癢的功效。坐導藥常用於治療寒凝血瘀所致的坐骨神經痛、腰腿疼痛等症,花椒能溫通經絡,驅散寒邪,緩解疼痛。

二、活血化瘀:花椒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減輕炎症反應,加速疼痛的消退。

因此,坐導藥中加入花椒,能起到溫經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幫助改善病患的症狀。

坐導藥是一種傳統中醫藥方,用於治療某些特定病症。在該藥方的組成成分中,包含了砒霜這種成分,這可能讓現代人感到驚訝甚至畏懼,因為砒霜通常被認為是一種劇毒物質。然而,在中醫學中,「毒藥攻邪」的概念源遠流長,許多具有毒性或強烈藥性的藥材往往被用於驅除頑固疾病。使用砒霜的目的通常是在於其具有強烈的藥效,能對抗某些難以治愈的病症。

值得注意的是,中醫在使用這些有毒藥材時非常講究劑量與配伍,通過精確控制用量以及與其他藥材的搭配,可以減輕其毒性並發揮療效。例如,在坐導藥中,砒霜可能會與其他解毒、調和的藥材共同使用,以確保安全性和有效性。不過,由於砒霜的高風險性質,這種藥方的使用應該極為謹慎,且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不可擅自使用以免發生危險。現代中醫臨床應用中,多已改用其他較安全的替代品。

主治功效


「坐導藥」

中藥方劑組成:

  • 皁莢:味苦、性溫,歸肺、大腸經,具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殺蟲驅蟲之功。

  • 山茱萸:具有固澀收斂、澀精止遺、補益肝腎、補血養肝、益精等傳統功效。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細辛:具有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

  • 五味子:性溫、味酸、澀,具有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等功效。

  •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 白礬: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止瀉、燥濕、解毒等功效。

  • 花椒: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止瀉、殺蟲解毒、祛寒止痛、溫中散寒、健脾止瀉、溫腎壯陽、補陽、壯命門火、止嘔、壯陽、通經絡、清熱利尿、祛風除濕、破血消癥、溫裡溫中、健脾胃、止咳平喘、止瀉、活絡止痛、通乳等功效。

  • 砒霜:又名信石、曾青,是一種劇毒物質,但同時也具有藥用價值。中醫理論認為,砒霜具有驅蟲殺蟲、清熱解毒、鎮驚安神的作用,可治療蟲積腹痛、水腫脹滿、驚癇痰火等症狀。但由於砒霜毒性劇烈,使用不當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必須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主治功效:

一點都不生髮,甚至頭髮會斷掉。

總結:

「坐導藥」是由皁莢、山茱萸、當歸、細辛、五味子、乾薑、大黃、白礬、花椒、砒霜等中藥組成的方劑,具有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殺蟲驅蟲、抗菌抗病毒等功效,可治療咳嗽、嘔吐、腹瀉、痢疾等症狀。此外,坐導藥也具有清熱解毒、鎮驚安神等作用,可治療蟲積腹痛、水腫脹滿、驚癇痰火等症狀。但由於砒霜毒性劇烈,使用不當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必須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傳統服藥法


皂莢1兩,山茱萸1兩,當歸1兩,細辛2兩,五味子2兩,乾薑2兩,大黃半兩,礬石半兩,戎鹽半兩,蜀椒半兩(一本有葶藶半兩,砒霜半兩)。
上為末。
以絹袋盛,大如指,長3寸,盛藥令滿,納婦人陰中,坐臥任意,勿行走急,小便時去之,更安新者,1日1次。必下青黃冷汁,汁盡止,即可幸御,自有子也。若未見病出,亦可至10日安之。其藥
《千金翼》有葶藶、苦瓠,無山茱萸;《醫學綱目》有吳茱萸、黃葵花,無大黃、山茱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通經導滯的功效,但孕婦及有出血傾向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坐導藥, 出處:《千金》卷二。 組成:皂莢1兩,山茱萸1兩,當歸1兩,細辛2兩,五味子2兩,乾薑2兩,大黃半兩,礬石半兩,戎鹽半兩,蜀椒半兩(一本有葶藶半兩,砒霜半兩)。 主治:全不産,及斷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