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赤小豆湯的組成中,以赤小豆為主要藥材,原因如下:
- 利水消腫: 赤小豆性平味甘,入心、脾經,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它能有效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排出多餘水分,對於水腫、濕熱、小便不利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 健脾益胃: 赤小豆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能健脾益胃,增強人體免疫力,改善消化功能,對於脾虛乏力、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赤小豆湯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用於治療水腫、腳氣等病症。其組成成分包括赤小豆、茯苓、白朮、甘草及商陸等中藥材。其中,商陸是一味具有較強利水消腫作用的藥材,能夠促進體內水分排出,減輕因水液代謝失調所導致的身體腫脹。然而,由於商陸性質峻烈,過量使用可能引起腹瀉或腸胃不適,因此在方劑中的應用需謹慎斟酌,且用量不宜過大。在赤小豆湯中加入商陸,主要是為了增強整體方劑的利尿效果,配合其他藥材如赤小豆等共同發揮作用,達到改善水腫的目的。通過合理配伍,可使商陸的副作用降到最低,確保療效與安全性的兼顧。
赤小豆湯為一傳統中醫方劑,主要用於治療水腫、濕熱等症狀。其組成中包含赤小豆、連翹等多種草藥。其中,連翹作為一味重要成分,其加入的原因主要有二:首先,從藥性來看,連翹味苦、性微寒,能清熱解毒、散結消腫,對於因濕熱所致的各種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其次,從藥理作用來看,連翹內含豐富的黃酮類物質,這些成分不僅可以抗炎抗菌,還能夠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幫助排除體內積聚的毒素和多余水分。因此,在赤小豆湯中加入連翹,既能增強整體方劑的清熱利濕效果,又能協同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更好的治療作用。
赤小豆湯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主要用於治療水腫、腳氣等症狀。其方中包含赤小豆、茯苓、白朮等利水消腫之品,以及桂枝這一味溫經散寒、助陽化氣的藥材。桂枝在方中的應用,主要是因為它能溫通心陽,促進血液與津液的循環,有助於改善因寒邪阻滯所導致的水濕停聚。此外,桂枝還具有調和營衛的作用,能夠幫助身體恢復正常的汗孔開合功能,從而促使體內多餘的水分得以適當地排出。因此,在赤小豆湯中加入桂枝,不僅可以增強整體方劑的溫化作用,還能夠提升其利尿消腫的效果,使患者得到更全面的治療。
主治功效
# 赤小豆湯
中藥方劑「赤小豆湯」,主要由赤小豆、商陸、連翹、桂枝組成,具有發汗解表、清熱利尿、排膿消腫的功效,主治瘡後太早使用燥瘡之藥,致令周身腫脹。
**==藥方組成==**
**1. 桂枝**
- 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通絡、活血化瘀、止痛、止嘔等功效。
- 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水腫、痛經、血瘀等症狀。
**2. 連翹**
- 性微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 常用於治療熱入肺胃、熱盛化火、外感風熱、瘡瘍腫毒、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疾病。
**3. 赤小豆**
- 性平、味甘,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毒、健脾胃、消腫排膿的功效。
- 常用於治療水腫、腳氣、瘡瘍腫毒、丹毒、溫病初起、熱勢甚盛等症狀。
**==藥方禁忌==**
1.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應慎用赤小豆湯。
2. 脾胃虛寒者應慎用赤小豆湯。
3. 服用赤小豆湯期間,應避免食用寒涼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總結==**
中藥方劑「赤小豆湯」,具有發汗解表、清熱利尿、排膿消腫的功效,主治瘡後太早使用燥瘡之藥,致令周身腫脹。在使用赤小豆湯時,應注意藥方禁忌,並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以確保安全有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赤小豆湯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其他不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赤小豆湯, 出處:《名家方選》。 組成:赤小豆1合,商陸3錢,木通7分5厘,桂枝7分5厘,茯苓1錢5分。 主治:毒氣內攻,水腫氣急。
赤小豆湯, 出處:《觀聚方要補》卷二。 組成:赤小豆1錢,商陸1錢,連翹5分,腹蛇脯5分,桂枝5分。 主治:生瘡,用乾瘡藥太早,致遍身腫。
赤小豆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 組成:赤小豆(微炒)1斤,桑白皮(炙,銼)1兩,澤漆莖葉(切,炒)3分。 主治:水腫遍身,小便澀,脹滿。
赤小豆湯, 出處:《奇正方》。 組成:赤小豆5錢,商陸2錢,大黃6分,麻黃8分,連翹4分,木通6分,豬苓6分,反鼻3分,雞舌2分。 主治:諸毒內攻腫滿者。
赤小豆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三。 組成:赤小豆半升,桑根白皮(炙,銼)2兩,紫蘇莖葉1握(銼,焙)。 主治:腳氣氣急,大小便澀,通身腫,兩腳氣脹,變成水者。
赤小豆湯, 出處:《得效》卷十四。爲《三因》卷。 組成: 赤小豆湯(《得效》卷十四。爲《三因》卷十七“商陸赤小豆湯”之異名。)出處:《得效》卷十四。爲《三因》卷十七“商陸赤小豆湯”之異名。 。 主治:小豆湯(《得效》卷十四。爲《三因》卷十七“商陸赤小豆湯”之異名。)出處:《得效》卷十四。爲《三因》卷十七“商陸赤小豆湯”之異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