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陸豆

商陸豆

SHANG LU DOU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8

熱/寒比例

偏寒 (0.72)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大腸經 15%
腎經 15%
小腸經 15%
胃經 7%
肺經 7%
膀胱經 7%
心經 7%
脾經
大腸經
腎經
小腸經
胃經
肺經
膀胱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商陸豆方劑中包含商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商陸的藥性與功效: 商陸性寒,味甘苦,入肺、脾、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水通便的功效。其藥性與豆類相配,可以增強利水消腫的效果,用於治療水腫、腹水、便祕等病症。
  2. 方劑的整體配伍: 商陸與豆類搭配,可以起到協同作用,例如商陸可以清熱解毒,而豆類則可以滋陰潤燥,兩者相輔相成,可以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商陸豆方劑中包含赤小豆,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利水消腫: 赤小豆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之效。與商陸的利水通便作用相輔相成,共同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減輕水腫。
  2. 清熱解毒: 赤小豆亦有清熱解毒之功,可配合商陸清熱解毒,針對濕熱蘊結所致的各種病症,起到雙重功效。

商陸豆方劑中赤小豆的加入,不僅增強了利水消腫的功效,更提升了整體清熱解毒的效力,使其更能針對濕熱蘊結所致的疾病,達到更好的療效。

商陸豆方劑中包含鯽魚,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相輔相成: 商陸豆偏寒性,鯽魚性味甘平,可中和商陸豆的寒性,避免藥性過寒而傷脾胃。
  2. 藥性互補: 鯽魚營養豐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酸等營養物質,能補充商陸豆的藥效,促進身體的恢復。

同時,鯽魚的鮮味也能改善藥物的口感,提高患者的服藥意願,提升藥效的吸收。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名為「商陸豆」,主治「水氣腫滿」(即水腫脹滿之證),屬中醫「水濕停聚」之病症範疇。古代醫家以商陸、赤小豆、鯽魚三味配伍,通過利水消腫、健脾滲濕之力,針對因水濕內停、脾失健運所致之肢體浮腫、腹脹滿悶等症。其用法強調「空腹食之」,以助藥力直達病所;並以魚汁送服,兼顧補虛與行水之效。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生商陸

    • 性味苦寒,有毒,歸肺、脾、腎經,傳統用於瀉下逐水,消腫散結。其「切如麻豆」與赤小豆同煮,可能緩和其峻烈之性,專攻水濕之邪。
    • 現代研究顯示,商陸中含皂苷類成分,能刺激腸道蠕動並促進水分排泄,但需注意其毒性,此方經長時間緩煮或減弱部分毒性。
  2. 赤小豆

    • 性味甘酸平,歸心、小腸經,擅長利水除濕、和血排膿。與商陸協同,增強利水之效,同時甘緩商陸之峻瀉,保護正氣。
    • 其富含鉀離子,可調節體內鈉水瀦留,符合現代醫學對水腫的調節機制。
  3. 鯽魚

    • 性味甘平,入脾、胃經,具健脾和胃、利水消腫之效。此方取「去腸存鱗」之法,可能藉魚鱗之膠質與煮後溶出物質,保護胃腸黏膜,減緩商陸刺激。
    • 魚汁富含蛋白質與微量營養素,既能補益久病虛弱之體,又能助藥力輸布,體現中醫「攻補兼施」思想。

三、配伍邏輯與作用機理

  • 峻藥緩攻:商陸為君,瀉水逐濕;赤小豆為臣,輔助利水並緩和毒性;鯽魚為佐使,健脾護胃,防逐水傷正。
  • 物理協同:三味共煮,商陸與赤小豆之有效成分溶入魚汁,形成「藥食同源」之劑型,提升生物利用度。
  • 層次遞進:先以商陸攻逐水飲,再藉赤小豆疏通水道,終以鯽魚調補脾胃,標本兼顧。

四、總結
此方體現中醫「以通為補」「去菀陳莝」的治水思路,通過藥物配伍與烹煮法,將逐水、滲濕、健脾三者結合,適用於實證為主之水腫。其組方簡練,注重藥效與服法細節,反映古代對水腫病機與藥物毒性控制的經驗智慧。

傳統服藥法


生商陸(切如麻豆)、赤小豆各等分,鯽魚3枚(去腸存鱗)。
上3味,將2味實魚腹中,以綿縛之;水3升,緩煮豆爛,去魚只取2味,空腹食之,以魚汁送下。甚者過2日,再為之,不過3劑。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慢性肝硬化腎絲球腎炎全身性水腫

相同名稱方劑


商陸豆,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十九。 組成:生商陸(切如麻豆)、赤小豆各等分,鲫魚3枚(去腸存鱗)。 主治:水氣腫滿。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