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乾葛飲中包含黃芩,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黃芩性寒,味苦,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的功效。乾葛飲本身以解暑止渴為主,加入黃芩可輔助清熱解毒,對於暑熱內盛、口渴煩躁、咽喉腫痛等症狀有較佳的治療效果。
- 解表止汗:黃芩能清熱解表,與乾葛飲中葛根的解表止汗功效相輔相成,共同發揮疏風解表、止汗退熱的效果。對於因暑熱而引起的發熱、汗出、口渴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乾葛飲中加入芒硝,主要是為了其瀉熱解毒的功效。
芒硝性寒,味苦鹹,入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軟堅散結、通便瀉下之效。乾葛飲主要用於治療外感熱病、高熱煩渴、神昏譫語、口渴便祕等症。芒硝可以清熱瀉火,降解體內熱毒,並促進腸道蠕動,緩解便祕,從而達到清熱解毒、醒神止渴的效果。
乾葛飲方劑中包含葛根,主要原因如下:
一、葛根性涼,善解肌熱:乾葛飲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熱,發熱頭痛,口渴咽乾等症。葛根性涼,具有解肌透表之功,可清解表熱,緩解發熱、頭痛等症狀。
二、葛根能生津止渴:乾葛飲中還含有石膏等清熱生津藥物,葛根也具有生津止渴之效,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可有效緩解口渴咽乾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乾葛飲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發背作渴」,即背部癰疽瘡毒伴隨明顯口渴症狀。古代醫家認為,此證多因熱毒壅盛、津液耗傷所致,故以清熱解毒、瀉火生津為治療方向。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乾葛(葛根)
- 劑量最重(一兩),為君藥。
- 功效:解肌退熱、生津止渴,尤擅緩解熱病津傷之口渴。其性輕揚升散,能透發邪熱,兼助枇杷葉宣肺。
- 在此方中,既針對「作渴」之主證,又協同清解背部熱毒。
黃芩
- 劑量五錢,為臣藥。
- 功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尤善清上焦肺熱及瘡瘍熱毒。
- 針對「發背」之熱毒熾盛,與葛根搭配,一清一透,共除熱邪。
樸消(芒硝)
- 劑量五錢,為佐藥。
- 功效:瀉熱通便、軟堅散結,能導瀉體內實熱從大便而出。
- 熱毒壅盛易致腑氣不通,樸消瀉下以釜底抽薪,助黃芩清熱解毒。
枇杷葉
- 煎服時配用,為使藥。
- 功效:清肺止咳、和胃降逆,去毛可避免刺激咽喉。
- 肺主皮毛,背部瘡毒與肺熱相關,枇杷葉清肺以輔助解毒,並引藥力上行。
三、配伍邏輯與整體功效
- 清透並用:葛根透表生津,黃芩清裏瀉火,一透一清,分消熱勢。
- 通下存津:樸消通腑瀉熱,防止熱結傷陰,與葛根生津相輔相成。
- 肺衛同調:枇杷葉清肺,與葛根升提相合,調和氣機,助熱毒外達。
此方通過清熱、瀉下、生津三法,標本兼顧,既解熱毒壅遏之「發背」,又療熱盛傷津之「作渴」,體現了中醫「清熱保津」的治療思維。
傳統服藥法
黃芩5錢,樸消5錢,乾葛1兩。
上銼散。
每服3錢,用枇杷葉去背上白毛,淨洗同煎,不拘時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因此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具有利尿的作用,因此服用後可能會出現尿頻的症狀。
- 本方具有生津止渴的作用,因此服用後可能會出現口渴的症狀。
相關疾病
背部膿瘡
相同名稱方劑
乾葛飲, 出處:《普濟方》卷二八八。 組成:黃芩5錢,朴消5錢,乾葛1兩。 主治:發背作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