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肝丸

復肝丸

FU GAN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黑龍江省中草藥制劑匯編》(第一集)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偏熱 (1.6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1%
心經 21%
脾經 15%
腎經 10%
膽經 5%
胃經 5%
膀胱經 5%
三焦經 5%
大腸經 5%
肺經 5%
肝經
心經
脾經
腎經
膽經
胃經
膀胱經
三焦經
大腸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復肝丸中加入龍膽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利濕退黃:龍膽草味苦寒,入肝膽經,具有清熱瀉火、利濕退黃的功效。復肝丸用於治療肝膽濕熱所致的黃疸、脅痛、口苦等症,龍膽草可有效清除肝膽濕熱,達到退黃、止痛之效。
  2. 疏肝解鬱,行氣止痛:龍膽草亦具疏肝解鬱、行氣止痛之功效。復肝丸針對肝鬱氣滯所致的胸悶、脅痛、消化不良等症,龍膽草可疏解肝氣鬱結,促進氣血流通,緩解疼痛不適。

綜上所述,復肝丸中加入龍膽草,充分利用其清熱利濕、疏肝解鬱的功效,有助於治療肝膽濕熱及肝鬱氣滯所致的各種病症。

復肝丸中添加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扶正:黃耆味甘性溫,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之功效。肝臟與脾胃密切相關,肝氣虛弱易導致脾胃不健,進而影響肝臟的修復。黃耆補氣,能扶正固本,增強脾胃功能,為肝臟的恢復提供良好的營養支持。
  2. 提高免疫力:黃耆具有免疫調節作用,能增強機體免疫力,抵抗外邪入侵。肝臟是人體重要的免疫器官,肝病患者免疫力低下,易受感染。黃耆補氣增強免疫力,有助於抵禦感染,促進肝臟的修復。

復肝丸中加入雞血藤,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 雞血藤性溫,味甘,入肝經,具有補血活血、舒筋活絡的功效。肝主血,肝血不足或血瘀,可導致肝功能下降,出現頭暈、乏力、面色蒼白等症狀。雞血藤可補益肝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肝臟功能。
  2. 舒筋活絡: 雞血藤還可舒筋活絡,對於因肝氣鬱結或肝血不足導致的筋骨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總而言之,雞血藤在復肝丸中起到了補血活血、舒筋活絡的功效,有助於改善肝臟功能,緩解肝病相關症狀。

復肝丸中加入紅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改善肝臟血液循環:紅花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肝臟是人體重要的解毒器官,若肝氣鬱結,氣血運行不暢,容易導致肝臟功能下降。紅花能促進肝臟血液循環,改善肝細胞的供氧,有助於肝臟功能的恢復。
  2. 消腫止痛,緩解肝臟炎症:紅花不僅能活血化瘀,也能消腫止痛。肝臟炎症常伴隨疼痛和腫脹,紅花能促進炎症部位的血液循環,加速炎症產物的代謝,從而減輕肝臟炎症反應,緩解疼痛。

復肝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養血,改善肝臟機能: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等功效。肝臟是藏血之臟,當歸補血養血,可改善肝血不足,促進肝臟功能恢復。
  2. 活血化瘀,促進肝臟血液循環:當歸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促進肝臟周邊血液循環,改善肝臟供血不足,有利於肝臟組織的修復和再生。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復肝丸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復肝丸傳統上用於治療肝炎與肝硬化。此方劑主要針對肝臟病變引發的氣血瘀滯、濕熱毒邪內蘊等病理變化,具有活血化瘀、消炎解毒之效。在古代中醫理論中,肝炎、肝硬化多歸屬於「脅痛」、「積聚」、「黃疸」等範疇,其病因多與情志失調、濕熱內蘊、氣滯血瘀等相關。

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方劑組成比例

  • 膽草:5千克
  • 黃耆:5千克
  • 雞血藤:5千克
  • 紅花:5千克
  • 當歸:5千克
  • 煉蜜:8千克

各藥材功效

  1. 膽草(龍膽草):苦寒入肝膽經,清熱燥濕、瀉肝膽實火,針對肝炎濕熱證型
  2. 黃耆:補氣升陽、益衛固表,增強機體抗病能力,促進肝細胞修復
  3. 雞血藤:活血補血、舒筋活絡,改善肝臟微循環
  4. 紅花:活血通經、散瘀止痛,針對肝硬化門脈高壓
  5.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養肝血同時促進血行
  6. 煉蜜:甘平補中、緩急解毒,調和藥性並保護胃腸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此方體現了「攻補兼施」的配伍原則:

  • 攻邪方面:膽草清利肝膽濕熱以解毒,紅花活血化瘀以散結
  • 扶正方面:黃耆益氣固本,當歸、雞血藤養血活血
  • 標本兼治:清熱解毒治其標(炎症),活血化瘀治其本(纖維化)

藥理作用推測:

  • 膽草的清熱解毒作用可能有助於抑制肝炎病毒的複製
  • 黃耆多糖能增強免疫力,促進肝細胞再生
  • 紅花黃色素可改善肝臟微循環,降低門脈壓力
  • 當歸、雞血藤協同作用能調節肝臟血流量
  • 煉蜜調和諸藥,減輕苦寒藥物對胃腸的刺激

劑型設計特點:採用丸劑緩圖,符合慢性肝病需長期調理的特點。先用煎煮法提取黃耆等藥的水溶性成分,再以紅花、當歸粉末保留脂溶性成分,最後以煉蜜為賦形劑,確保藥效的全面釋放。

傳統服藥法


膽草5千克,黃耆5千克,雞血藤5千克,紅花5千克,當歸5千克,煉蜜8千克。
活血化瘀,消炎解毒。
取紅花、當歸為細末;再取黃耆、膽草、雞血藤置煎煮鍋中煎煮二次,首次二小時,第二次一小時,合併煎液濾過,濃縮成調膏狀,與上末混合攪勻,烘乾後粉碎過篩(應小於一百目),加煉蜜混合均勻,使柔軟滋潤,搓條為丸,烘乾包裝,丸重二錢。
每次1丸,1日2-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復肝丸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因此孕婦、月經期間的女性以及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慢性肝炎慢性肝硬化

相同名稱方劑


復肝丸, 出處:《黑龍江省中草藥制劑匯編》(第一集)。 組成:膽草5kg,黃耆5kg,雞血藤5kg,紅花5kg,當歸5kg,煉蜜8kg。 主治:活血化瘀,消炎解毒。主治:肝炎,肝硬化。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