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沙黃柏湯

蠶沙黃柏湯

CAN SHA HUANG BAI T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3

熱/寒比例

極熱 (7.3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脾經 20%
胃經 20%
膀胱經 12%
大腸經 12%
腎經 12%
肝經
脾經
胃經
膀胱經
大腸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蠶砂在蠶沙黃柏湯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利濕:蠶砂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濕、健脾化濕之效。對於濕熱下注,導致小便不利、腹痛腹瀉等症狀,蠶砂能有效清熱解毒,利濕通淋,改善患者的症狀。
  2. 燥濕止癢:蠶砂還具有燥濕止癢的作用,對於濕疹、皮膚瘙癢等症狀,蠶砂可以通過清熱利濕,去除濕氣,從而達到止癢的效果。

蠶沙黃柏湯中加入黃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燥濕: 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蠶沙本身也具清熱除濕之功,兩者合用,能更有效地清除體內濕熱,達到治療濕熱下注所致的各種症狀。
  2. 止癢止痛: 黃柏還具有止癢止痛的功效,對於因濕熱引起的皮膚瘙癢、疼痛等症狀,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配合蠶沙,能增強清熱止癢效果,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況。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蠶沙黃柏湯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遺精白濁,有濕熱者」,為濕熱下注所致之證。古醫認為,「白濁」多因濕熱蘊結下焦,擾動精室,導致精液外溢;「遺精」亦可能因濕熱內擾,相火妄動而發。其病機關鍵在於「濕熱」,故治法當以清熱燥濕為主。

組成與方義邏輯解析

  1. 生蠶沙(主藥)

    • 性味辛甘微溫,傳統用於祛風除濕、和胃化濁。本方取其「化濕」之效,尤擅走下焦,能分利濕濁,導濕熱從小便而出。
    • 蠶沙研末使用,增強其滲濕之力,且「蠶食桑而吐絲」,古人取其象,認為可「束斂精室」,間接固攝精關。
  2. 生黃柏(輔藥)

    • 性味苦寒,專入腎與膀胱經,為清泄下焦濕熱要藥。其苦能燥濕,寒能清熱,直接針對濕熱病機。
    • 黃柏「堅陰」之效,可抑制相火妄動,從而減少濕熱擾動精室之弊。

配伍原理

  • 濕熱並治:蠶沙偏重祛濕,黃柏偏重清熱,二者合用力專下行,共奏「清熱燥濕」之功。
  • 動靜相宜:蠶沙辛散微溫,能「動」而化濕;黃柏苦寒沉降,能「靜」而清泄,一散一斂,調和氣機。
  • 標本兼顧:蠶沙治標(除濕濁),黃柏治本(清熱堅陰),標本同調以復精室之寧。

治療機轉推論
此方通過兩藥協同:

  1. 分解濕熱:蠶沙化濕濁,黃柏清熱毒,使濕熱之邪不再蘊結下焦。
  2. 固攝精室:濕熱既去,相火得平,精關自固,遺精白濁遂止。
  3. 通因通用:不直接補澀,而藉祛邪以復正,符合「六淫為病,祛邪即所以安正」之思路。

總結
蠶沙黃柏湯藥簡力專,針對濕熱下注之證,以「清、利、燥」為核心,體現古人「治病求本」的用藥智慧。其配伍邏輯清晰,直指病機,故云「6-7服即愈」,強調速效。

傳統服藥法


生蠶沙(研末)1兩,生黃柏(末)1錢。
每服3錢,空心開水調下。6-7服即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遺精前列腺炎精囊炎(精囊炎性疾患)多痰尿中混挾精液小便渾濁不清

相同名稱方劑


蠶沙黃柏湯, 出處:《種福堂方》卷二。 組成:生蠶沙(研末)1兩,生黃柏(末)1錢。 主治:遺精白濁,有濕熱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