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蛻丹

蛇蛻丹

SHE TUI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6

熱/寒比例

偏寒 (0.6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3%
心經 20%
脾經 13%
胃經 7%
心包經 5%
膽經 5%
腎經 5%
大腸經 5%
小腸經 5%
肝經
心經
脾經
胃經
心包經
膽經
腎經
大腸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蛇蛻丹的組成中包含蛇蛻,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蛇蛻性味甘平,入肺經,具有祛風止痙、解毒消腫的功效。 蛇蛻為蛇類蛻下的皮殼,其性味甘平,入肺經,具有祛風止痙、解毒消腫的功效。蛇蛻丹多用於治療小兒驚風、抽搐、破傷風、風濕痹痛等症狀,蛇蛻的藥性可以有效緩解這些病症。
  2. 蛇蛻與方劑其他藥物相配伍,可以發揮更好的療效。 蛇蛻丹的組成中除了蛇蛻之外,還包括其他藥物,例如僵蠶、全蠍等。這些藥物與蛇蛻相互配合,可以發揮更強的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蛇蛻丹方劑中加入麝香,主要原因有二:

一、 活血化瘀,通經活絡: 麝香性溫,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通經活絡的功效。蛇蛻則主治風濕痺痛、筋骨疼痛、跌打損傷等症。兩者合用,能加強活血化瘀之效,促進藥力迅速到達病竈,更快地改善病症。

二、 引藥入絡,增強療效: 麝香氣味芳香,能引導其他藥物深入經絡,並能提高藥物吸收率,增強藥效。蛇蛻丹中其他藥物,如蛇蛻、地龍等,與麝香合用,可使藥效發揮得更加充分,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蛇蛻丹中加入牛黃,是取其清熱解毒、鎮驚開竅之效。

蛇蛻性寒涼,善於清熱解毒,而牛黃性寒涼,亦有清熱解毒之功,二者合用,可增強清熱解毒之力。

此外,牛黃入心經,可清心火,而蛇蛻則入肝經,可疏肝理氣,兩者協同作用,可更有效地清熱解毒,達到鎮驚開竅之效,適用於熱毒內盛、神昏譫語、驚癇抽搐等症。

蛇蛻丹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蛇咬傷及相關的中毒症狀。其組成當中包含輕粉,這是因為輕粉具有良好的解毒和消腫效果。輕粉,主成分為硫酸鎂,具有清熱解毒的特性,能幫助清除體內的毒素,減輕炎症反應,從而對抗蛇毒的影響。

此外,輕粉的使用還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提升受傷部位的恢復能力。這對蛇咬後的腫脹、疼痛及瘀傷等症狀有顯著的緩解作用。通過與其他藥材的搭配,蛇蛻丹能夠形成一個協同作用的整體,進一步提升治療效果。

同時,輕粉的性質輕盈,便於藥剤的吸收,更能增強整個方劑的療效,使患者能夠更快地得到改善與恢復。因此,輕粉在蛇蛻丹中的使用,不僅體現了中藥搭配的智慧,也顯示出其在應對急性病症中的實用性。

蛇蛻丹方劑中包含天竹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化瘀止痛: 天竹黃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化瘀止痛之效。蛇蛻則善於祛風濕、通經絡、止痛,二者合用,可增強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對於蛇毒侵襲所致的腫痛、發熱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2. 相輔相成,增強療效: 蛇蛻善於祛風濕、通經絡,但其清熱解毒之效力有限。天竹黃的加入,可以補其不足,共同發揮清熱解毒、化瘀止痛的功效,達到相輔相成的作用,提升整體療效。

蛇蛻丹方劑中加入鈎藤,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降壓止痙: 鈎藤味甘微苦,性涼,具有平肝潛陽、清熱息風、止痙鎮痛的功效。蛇蛻丹常用於治療高血壓、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鈎藤可有效降低血壓,緩解頭痛,並抑制痙攣,協同其他藥物發揮功效。
  2. 疏通經絡: 鈎藤善於疏通經絡,可改善血液循環,緩解因經絡不通導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蛇蛻丹中常含有其他活血化瘀的藥物,鈎藤的加入可增強其疏通經絡的作用,使藥效更佳。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蛇蛻丹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驚癇涎盛」,即因驚恐引發的癇證(類似現代癲癇發作),伴隨痰涎壅盛的症狀。古代醫家認為,癇證多與風痰上擾、心神失守有關,而「涎盛」暗示痰濕內阻、氣機壅滯的病理基礎。方中多選用化痰、熄風、開竅之品,推測其作用在於滌痰息風、鎮驚安神。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水銀、雄黃

    • 水銀(需謹慎使用)性沉寒,古方中多用其重鎮降逆、安神定驚;雄黃辛溫有毒,可辟穢化痰、殺蟲止驚。二者配伍,一寒一溫,共奏鎮驚豁痰之效。
    • 推測機理:重鎮以平肝風,解毒以化內蘊痰濁。
  2. 蛇蛻(煅)、花椒(焙)

    • 蛇蛻性平,古人認為其能祛風定驚、止痙;煅製後減其腥燥,增強收斂之性。花椒辛熱,焙後溫中燥濕,兼殺蟲之效。
    • 推測機理:風痰同治,蛇蛻熄風解痙,花椒溫化寒痰。
  3. 枯礬、潮腦(樟腦)

    • 枯礬酸澀,燥濕化痰、收斂涎液;潮腦辛香走竄,開竅醒神、辟穢化濁。
    • 推測機理:枯礬直接收斂痰涎,潮腦通竅以助痰濕外透。
  4. 檳榔、大楓肉(大風子)、油核桃、杏仁

    • 檳榔行氣破滯,降氣化痰;大楓肉辛熱有毒,古方多用以攻毒祛風;油核桃潤燥佐制他藥之烈;杏仁苦降,宣肺化痰。
    • 推測機理:調節氣機,檳榔、杏仁宣降肺氣以化痰,大楓肉祛風毒,油核桃潤燥防傷陰。
  5. 陳蠟燭油為丸

    • 蠟質固形,兼能緩釋藥效;古法或取其「封藏」之意,使藥力持久。嗅鼻給藥,取「肺開竅於鼻」之理,直達上焦,醒腦開竅。

三、方劑配伍特點
全方以「重鎮化痰」為核心,兼顧祛風、開竅。水銀、雄黃重鎮降逆;蛇蛻、花椒祛風止痙;枯礬、潮腦斂痰開竅;檳榔、杏仁調氣化痰。整體藥性偏辛燥,適用於風痰壅盛之實證,但需辨證精准。

四、治療原理推論
透過「嗅鼻」給藥,藥物辛香之氣直通腦竅,刺激神志清醒;同時化痰成分(如枯礬、杏仁)減少痰涎生成,重鎮藥(水銀、雄黃)抑制肝風內動。全方協同作用,可能緩解癇證發作時的痰壅風動之象。

總結
此方體現古代「以毒攻毒、芳香開竅」的治法思維,針對驚癇痰盛,以祛風化痰為主,重鎮開竅為輔。然其組方多有毒烈之品,現代應用須嚴格考證安全性與劑量控制。

傳統服藥法


水銀1錢5分,檳榔1錢5分,潮腦5分,枯礬5分,蛇蛻(煅)5分,雄黃5分,油核桃5分,花椒(焙)5分,杏仁21枚,大楓肉21枚。
上為細末,陳蠟燭油為丸。
每早五更時,手搓鼻嗅。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蛇蛻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疥癬癲癇多痰突然暈倒不省人事

相同名稱方劑


蛇蛻丹, 出處:《瘍醫大全》卷三十五。 組成:水銀1錢5分,檳榔1錢5分,潮腦5分,枯礬5分,蛇蛻(煅)5分,雄黃5分,油核桃5分,花椒(焙)5分,杏仁21枚,大楓肉21枚。 主治:疥瘡。

蛇蛻丹, 出處:《普濟方》卷三七八。 組成:蛇蛻皮5寸(燒灰),麝香1錢,牛黃(細研)1錢,膩粉(細研)1錢,天竺黃(細研)1錢,鉤藤(取未)1錢,虎睛1對,蜣螂3枚(去翅足,微炒,取末)。 主治:驚癇涎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