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乾膿散中加入海螵蛸,主要基於其收斂止血、生肌斂瘡的功效。
海螵蛸為烏賊的內骨,性寒、味鹹,入肝、腎經。其藥性收斂,能止血止痛,並有生肌斂瘡之效。在乾膿散中,海螵蛸可協助收斂潰瘍面,促進傷口癒合,並減少膿液分泌,加速傷口乾燥。此外,海螵蛸還可止痛,減輕傷口疼痛,使患者更容易接受治療。
鉛丹在中藥方劑[乾膿散]中的使用是為了其燥濕解毒的功效。鉛丹具有較強的解毒和燥濕作用,能夠幫助清除體內的濕熱和毒素。該方劑中加入鉛丹,有助於改善膿腫和濕熱問題,達到預期療效。
乾膿散方劑中包含天竹黃,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天竹黃性寒,味苦,入心、肝經,能有效清泄心火,散瘀止痛,對於熱毒壅盛所致的膿腫、瘡瘍、乳癰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此外,天竹黃還能活血化瘀,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有利於膿液排出,加速傷口癒合。在乾膿散方劑中,天竹黃與其他藥物配伍,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排膿生肌的作用,達到治療瘡瘍腫毒的效果。
輕粉在中藥方劑[乾膿散]中的作用是燥濕和解毒。輕粉能夠促使體內濕熱和毒素的排出,對於改善膿腫和濕熱引起的問題非常有效。使用輕粉可以提升方劑的整體療效,促進健康。
乾膿散方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麝香性溫通開竅,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對於膿瘍初起,局部腫痛,可促進血液循環,加速膿液排出,緩解疼痛。
- 通竅透膿: 麝香具有通竅透膿之功,能促進膿液排出,加速創口癒合。對於膿瘍已成,膿液難以排出者,可促進膿液外排,避免膿瘍擴散。
麝香性溫,使用需謹慎,一般配合其他清熱解毒藥物,方可達到最佳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乾膿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乳傭已潰」。古代文獻中「乳傭」即指「乳癰」或「乳岩」潰後形成的瘡瘍,類似現代醫學的「乳腺化膿性感染」或「乳腺瘻管」。其關鍵病機為「膿成已潰,瘡口難斂」,故本方以「乾膿、斂瘡」為核心作用,適用於瘡口膿水淋漓、久不癒合之證。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一)藥物配伍分析
烏賊骨(海螵蛸)
- 性味鹹澀微溫,歸肝、腎經。
- 功效:收斂止血、生肌斂瘡,善治潰瘍不斂。其含碳酸鈣可吸附滲液,促進瘡面乾燥。
黃丹(鉛丹)
- 性味辛微寒,有毒,歸心、脾、肝經。
- 功效:拔毒生肌、收斂瘡口,為傳統外用斂瘡要藥。其氧化鉛成分能抑菌收濕,但需控制劑量以防鉛毒性。
天竺黃
- 性味甘寒,歸心、肝經。
- 功效:清熱化痰、涼血定驚。本方取其「清解瘡毒餘熱」之功,防止膿潰後熱毒未盡。
輕粉(氯化亞汞)
- 性味辛寒,有毒,歸大腸、小腸經。
- 功效:攻毒殺蟲、祛腐生新。通過汞離子殺滅局部病菌,促進壞死組織脫落,但需慎用。
麝香
- 性味辛溫,歸心、脾經。
- 功效:活血通絡、消腫止痛。其芳香透竅之性可引藥透達病所,兼「開竅散結」,助瘡口氣血流通。
老降真骨(降香)
- 性味辛溫,歸肝、脾經。
- 功效:行氣活血、止血定痛。古代認為其能「降真氣」,調和局部氣血,輔助生肌收口。
(二)方劑配伍邏輯
- 殺菌防腐:輕粉、黃丹協同抑菌,控制感染。
- 吸濕乾膿:烏賊骨、黃丹吸附滲液,使瘡面乾燥。
- 生肌收口:烏賊骨、降真骨促進肉芽生長,麝香活血通絡改善局部循環。
- 清餘熱防復發:天竺黃清解殘留熱毒,避免瘡口紅腫再發。
(三)治療原理
此方針對「潰後瘡口不斂」之標本兼治:
- 治標:以「乾膿」為先,通過收澀、殺菌、祛腐,快速控制瘡口滲液與感染。
- 治本:調和氣血(麝香、降香)、清餘毒(天竺黃),營造「生肌癒合」環境,避免瘡瘍反覆。
三、總結論
《乾膿散》體現傳統外科「祛腐生肌」法則,結合「收澀+活血+清熱」三方策略,適用於膿潰後期。其組方注重「標急治標」,以金石藥斂瘡為主,輔以香藥行氣,反映了古代對瘡瘍後期「正虛毒戀」的處理智慧。
傳統服藥法
烏賊骨2錢,黃丹2錢,天竺黃2錢,輕粉2匕,麝香1字,老降真骨3錢。
斂瘡口。
上為細末。
乾摻瘡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乾膿散, 出處:《婦人良方》卷二十三引《産乳》。 組成:烏賊骨2錢,黃丹2錢,天竺黃2錢,輕粉2匕,麝香1字,老降真骨3錢。 主治:斂瘡口。主治:乳傭已潰。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