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養火助明湯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原因有二:
- 滋陰補腎,助火生土: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之效。腎為先天之本,腎陰充足才能滋養心火,心火旺盛則可促進目力明亮。熟地黃滋陰補腎,有助於腎陰充盈,進而生發心火,改善目力。
- 益精血,改善肝腎虧虛:目為肝之竅,肝開竅於目,肝血充足才能視力清明。熟地黃能補益肝腎精血,改善肝腎虧虛,從根本上改善目力問題。
「養火助明湯」中加入山茱萸,是基於其滋陰補腎,益肝明目的功效。
山茱萸性溫,味酸甘,入肝、腎經,能補益肝腎之陰,並可引火歸元,使腎水充足,肝火得以滋養而不燥,達到明目的效果。
此外,山茱萸亦能固澀精氣,對於因腎虛所致的目眩、視力減退等症狀亦有緩解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可全面提升視力,改善眼部健康。
「養火助明湯」中加入玉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生津,養護肝腎:玉竹性甘寒,入肺、胃經,具有滋陰生津、養陰潤燥的功效。肝腎陰虛,則容易導致眼目失養,視力下降。玉竹滋養肝腎陰液,可以改善眼部乾燥、視物模糊等症狀。
- 清熱解毒,緩解眼部炎症:玉竹亦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緩解眼部炎症,例如眼紅、眼痛、眼癢等症狀。對於因熱毒攻目引發的眼病,玉竹可以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養火助明湯」方劑中加入巴戟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腎壯陽,益精填髓: 巴戟天味甘性溫,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填髓之效。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精血互生。腎精充足,則精髓充盈,眼睛得以滋養,視力自然明亮。
- 溫陽散寒,通絡止痛: 巴戟天亦可溫陽散寒,通絡止痛。眼疾多因風寒濕邪入侵,或肝腎虧虛,陽氣不足所致。巴戟天溫陽散寒,可驅散寒邪,改善眼部血液循環,緩解眼部疼痛。
綜合以上兩點,巴戟天在「養火助明湯」中發揮著補腎益精、溫陽散寒的功效,有助於改善眼部疾病,達到養火助明的目的。
「養火助明湯」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溫陽助陽: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經,具有溫陽補火、通經活絡的功效。對於陽氣虛弱、腎陽不足所致的目昏不明、視力減退等症狀,能起到溫補陽氣、改善視力的作用。
- 引藥入目: 肉桂辛溫走竄,能引藥物上行至目,加強藥效,有助於改善眼部氣血循環,促進眼部組織修復,達到明目的效果。
養火助明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降火: 麥門冬性寒,味甘,入心、肺經,具有滋陰潤肺、清心除煩的功效。其可滋養心陰,降肺火,緩解因心火亢盛引起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眼疾,同時也可緩解因肺熱引起的乾咳、口乾等症狀。
- 平衡陰陽: 方劑中加入麥門冬,可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陰陽平衡的效果。例如,若方劑中含有溫熱性藥材,則麥門冬可以起到滋陰降火的作用,避免藥性過於燥熱,引起其他不良反應。
養火助明湯是一個在中醫理論中廣泛應用的方劑,其主要組成之一為五味子。五味子在中醫中具有調和陰陽、益肺、益腎、增強抵抗力等多重功效。其味道五味俱全,能夠平衡人體內部的陰陽失調。在養火助明湯的配方中,五味子主要用於提升火氣的活力,促進身體的陽氣運行,從而有效地改善因陰虛而導致的視力減退、心神不寧等症狀。
此外,五味子也可助於保護肝臟,提升腎功能,從而增強整體的生命力和活力。因此,將五味子納入養火助明湯的組成中,不僅體現了中醫的整體觀念,更強調了調和身體各部位功能的必要性。藉助其獨特的藥理特性,養火助明湯能夠在滋補的同時,促進身體的代謝,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如此一來,養火助明湯的療效將得以顯著提升,能夠更好地滿足臨牀需求。
養火助明湯中包含枸杞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滋補肝腎,益精明目: 枸杞子性平味甘,入肝腎經,具有滋補肝腎、益精明目的功效。肝腎精血充足,則目得滋養,視力自然清明。
- 補益氣血,溫陽助火: 枸杞子同時能補益氣血,溫陽助火,使身體氣血充盈,陽氣旺盛,進而促進眼部氣血循環,改善視力。
因此,枸杞子在養火助明湯中起到滋補肝腎、益精明目,以及補益氣血、溫陽助火的功效,有助於改善視力,恢復光明。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養火助明湯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專治「能近視而不能遠視」,即近視清晰而遠視模糊之症。中醫理論中,此病機多與「陽虛陰盛」相關,尤責之於腎陽不足、心火上炎,導致目竅失養,神光不能發越於遠。故需溫補腎陽、滋陰養目,使水火既濟,遠視自明。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君藥:巴戟天、肉桂
- 巴戟天(1兩)為腎經陽藥,溫補命門真火,助陽而不燥,益精氣而固本。
- 肉桂(1錢)引火歸元,溫通血脈,助腎陽上升以濡養目竅,化解「陰遏陽鬱」之病機。
臣藥:熟地、山茱萸、枸杞
- 熟地(5錢)滋腎填精,山茱萸(3錢)斂肝固精,枸杞(3錢)補肝腎明目,三者共滋陰血,以涵養陽氣,體現「陰中求陽」之法。
佐藥:葳蕤、麥冬、五味子
- 葳蕤(即玉竹,5錢)潤肺胃之陰,麥冬(3錢)清心養肺,五味子(3分)斂肺氣而生津,三者協調上焦陰液,降心火而上濟於目,防溫陽藥之燥性。
三、方劑整體思路
本方以「補腎陽為本,滋陰液為用」,通過:
- 溫補命門:巴戟天、肉桂點燃腎中真火,使神光得陽氣而遠照。
- 涵養肝腎:熟地、枸杞等填精化氣,提供目竅所需物質基礎。
- 調和水火:葳蕤、麥冬等平衡上焦,使心火下交於腎,腎水上潤目絡。
全方契合「益火之源,以消陰翳」之理,使陰平陽秘,遠視功能自復。
傳統服藥法
熟地5錢,山茱萸3錢,葳蕤5錢,巴戟天1兩,肉桂1錢,麥冬3錢,北五味子3分,枸杞3錢。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近視的患者,但如果近視程度較重,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養火助明湯, 出處:《辨證錄》卷三。 組成:熟地5錢,山茱萸3錢,葳蕤5錢,巴戟天1兩,肉桂1錢,麥冬3錢,北五味子3分,枸杞3錢。 主治:能近視而不能遠視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