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香朱散方劑中包含木香,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之效。方中加入木香,可針對脾胃氣滯所致的腹痛、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起到行氣止痛、健脾開胃的作用。
其二,木香與方中其他藥材搭配,可發揮協同作用。例如,木香與硃砂、沉香等藥材共用,可增強止痛、安神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因氣滯血瘀所致的胸悶、心悸等症狀。因此,木香在香朱散方劑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能有效緩解相關病症。
「香朱散」方劑中含有硃砂,其使用原因主要有二:
一、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效。對於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狀,可起到安神定志的作用。
二、 解毒消腫: 硃砂亦具有一定的解毒消腫功效,可用於治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
然而,硃砂為重金屬,使用需謹慎,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不可自行使用。
香朱散中加入赤石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止瀉固澀:赤石脂性澀,善於收斂止瀉,能固腸止瀉,適用於脾胃虛弱、腸滑泄瀉等症狀。
- 清熱解毒:赤石脂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熱毒壅盛引起的腹痛、腹瀉等症。
香朱散以赤石脂為主藥,配合其他藥材,可有效地緩解腹痛、腹瀉等症狀,是治療腸胃疾病的常用方劑。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香朱散之傳統功效與主治分析
此方載於古籍,主治「大麻風,足底穿爛者」。大麻風即今之「癩病」(漢生病),屬風毒濕熱侵蝕肌膚、經絡之重症,其毒邪深伏,易致肢體潰爛,尤以足底穿潰為棘手症狀。本方外用以斂瘡生肌、解毒殺蟲,針對「足底穿爛」之腐敗腥穢、久不收口,旨在拔毒生新、促進瘡面癒合。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 木香:辛溫行氣止痛,能透達肌腠鬱滯,改善局部氣血壅塞,助瘡毒外散。
- 朱砂:性寒重鎮,善解瘡毒,傳統用於「殺皮膚蟲癬」(《本草綱目》),此處取其殺蟲解毒、防腐止爛之效。
- 車米(或為「車前米」之略,即車前子):清熱利濕,收濕斂瘡,可減滲液腥穢。
- 赤石脂(煅):煅後性澀,專主收濕止血、生肌長肉,為瘡潰久不斂之要藥。
- 東丹(即鉛丹):辛微寒,具強力殺蟲解毒、拔毒生肌之效,古方多用以治惡瘡潰爛。
配伍特點
- 攻毒與收斂並行:朱砂、東丹殺蟲解毒以治本;赤石脂、車米收濕斂瘡以治標。
- 氣血同調:木香行氣通滯,助藥力透達;煅赤石脂固護潰面,防邪內陷。
- 外治直達病所:以茶葉、川椒煎湯先洗,茶葉清熱燥濕,川椒殺蟲止癢,潔淨瘡面後摻藥,更佐綿紙糊貼固定,保持瘡面濕潤適度,助肌膚再生。
推衍效能機制
此方結合「解毒斂瘡」與「腐蝕生新」之法,尤其東丹、朱砂對潰瘍腐肉有化腐作用,赤石脂則促進新生;外貼多層綿紙,形成保護性屏障,避免二次感邪。全方側重「祛腐-生肌」之序,契合中醫「煨膿長肉」外治理論。
傳統服藥法
木香、朱砂、車米、赤石脂(煅)、東丹各等分。
上為細末。
先以茶葉、川椒煎湯洗淨摻上,外用綿紙以面糊貼7-8層,不數日內長平。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如果有出血傾向的患者,應慎用。
- 本方有刺激性,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香朱散,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十。 組成:香白芷1兩(銼,爲細末),朱砂1錢(研細)。 主治:小兒盜汗。
香朱散, 出處:《解圍元薮》卷四。 組成:木香、朱砂、車米、赤石脂(煅)、東丹各等分。 主治:大麻風,足底穿爛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