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四色散中包含黃連,主要源於其清熱瀉火、燥濕解毒的功效。
黃連味苦寒,歸心、胃、肝、大腸經,具有清心瀉火、除煩解渴、燥濕止瀉、解毒消腫之效。四色散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黃疸、小便不利、腹脹、發熱等症狀。黃連能清熱瀉火,化解濕熱,並能燥濕止瀉,促進小便通暢,故而成為四色散中重要的組成藥物。
四色散中加入黃柏,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溼、瀉火解毒的功效。
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可清瀉下焦溼熱,並能解毒殺蟲。
四色散以清熱利溼爲主要功效,用於治療溼熱蘊結所致的黃疸、尿赤、小便不利、腹脹、苔黃膩等症。
黃柏在方中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可更有效地清熱利溼,並解毒止痛,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四色散中加入赤小豆,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 利水消腫: 赤小豆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消腫之功效。四色散常用於治療濕熱證,而赤小豆能有效利水滲濕,將體內濕熱之邪排出體外,達到消腫止痛之效。
- 清熱解毒: 赤小豆亦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能清解體內積熱,與四色散中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果。
四色散方劑中加入綠豆粉,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的功效。
綠豆性寒,味甘,入心、脾、胃經。其所含蛋白質、澱粉等成分,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的作用。在四色散中,綠豆粉能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的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例如,綠豆粉與赤小豆、薏苡仁等藥材搭配,能有效治療濕熱所致的皮膚病,如濕疹、瘡瘍等。此外,綠豆粉還有清熱解暑的作用,可用於治療暑熱所致的口渴、煩躁、發熱等症狀。
四色散中包含紫草,主要基於其涼血活血的功效。
紫草性寒,味甘,入心、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解毒消腫的功效。四色散以四種顏色藥材命名,其中紫草代表紫色,用以清熱涼血,治療因熱毒所致的各種血癥,例如血熱妄行、血瘀阻滯等。
此外,紫草亦可促進傷口癒合,對於四色散治療的皮膚病症,亦有輔助作用。
四色散中包含寒水石,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清熱瀉火、利濕解毒的功效。寒水石性寒,味甘、鹹,入肺、胃經,能清肺熱、降胃火,對於因熱邪上炎所致的口渴、咽痛、牙痛、目赤腫痛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此外,寒水石還有利濕解毒的功效,可以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黃疸、小便不利、腹脹等症狀。因此,在四色散中加入寒水石,可以起到清熱瀉火、利濕解毒的功效,對於治療熱病、濕熱病等症狀有重要的作用。
四色散中包含漏蘆,主要原因有二:
一、清熱解毒: 漏蘆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四色散為清熱解毒之劑,用於治療熱毒壅盛、肺胃熱盛所致的各種病症,漏蘆的清熱解毒作用能有效地清除體內熱毒,並緩解病症。
二、利濕通淋: 漏蘆還具有利濕通淋的作用,能有效地排出體內濕熱,並改善尿路感染、泌尿系統疾病等。四色散中常配伍其他利濕通淋藥物,如車前子、滑石等,以增強利濕通淋的效果,促進病患的康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四色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熱瘡」,其病機為熱毒壅滯肌膚,臨床表現包括:
- 熱瘡遍身發:熱毒外發,瘡瘍彌散全身,伴紅腫熱痛。
- 出膿血、赤爛:熱盛肉腐成膿,或濕熱夾雜,皮膚潰爛滲液。
- 火丹(丹毒):局部皮膚赤紅如丹,屬血熱毒盛。
- 如火燒:皮膚灼熱疼痛,猶如火灼,反映熱邪熾盛。
由此可見,四色散針對「熱毒熾盛」與「濕熱夾瘀」所致的皮膚瘡瘍,以外用清熱解毒、燥濕涼血為核心治法。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物配伍分析
黃連、黃柏(各3兩):
- 苦寒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為君藥。直折熱毒,尤擅治皮膚熱瘡、濕疹潰爛。
- 現代研究:含小檗鹼,具抗菌、抗炎作用,可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病原菌。
赤小豆、綠豆粉(各1兩):
- 赤小豆利水消腫、解毒排膿,助黃連、黃柏清熱;綠豆粉清熱解毒、緩解皮膚灼熱。
- 此二藥質輕,能吸附滲液,輔助斂瘡生肌。
紫草、寒水石(各7錢):
- 紫草涼血活血、解毒透疹,主治血熱毒盛之瘡瘍;寒水石清熱瀉火,解肌膚灼熱。
- 二者協同,增強涼血解毒之效,防止熱毒深入血分。
漏蘆(7錢):
- 苦寒清熱解毒,兼散結通絡,助膿瘡消散,預防熱毒鬱結成癰。
2. 組方邏輯
- 清熱為主:黃連、黃柏、寒水石直清熱毒;綠豆粉、赤小豆輔助解毒。
- 涼血為輔:紫草針對血分熱毒,防止熱入營血。
- 燥濕斂瘡:黃連、黃柏燥濕止爛;赤小豆、綠豆粉吸附滲液,促進瘡面癒合。
- 活血散結:漏蘆、紫草疏通瘀滯,防熱毒壅塞成膿。
3. 外用原理
香油調敷:
- 香油潤膚護瘡,緩解乾裂疼痛,同時作為基質助藥物滲透。
- 古法認為「油性走竄」,能引藥深入病所。
日三次塗搽:
- 維持藥效持續作用,對急性熱瘡(如丹毒、糜爛)需頻繁給藥以控制熱勢。
三、總結
四色散以「清熱解毒」為綱,結合「涼血、燥濕、散結」之法,對熱毒蘊膚之證標本兼治。適用於現代醫學中的急性濕疹、丹毒、化膿性皮膚感染等屬中醫「熱毒蘊結」者,體現中醫外治「就近祛邪」的思維。
傳統服藥法
黃連3兩,黃柏3兩,赤小豆1兩,綠豆粉1兩,紫草7錢,寒水石7錢,漏蘆7錢。
上為末。
香油調搽,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慎用。
- 本方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可用於治療熱瘡、遍身發、出膿血、赤爛、或火丹、或如火燒等症。但臨床應注意辨證施治,不可濫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四色散, 出處:《瘍科選粹》卷七。 組成:黃連3兩,黃柏3兩,赤小豆1兩,綠豆粉1兩,紫草7錢,寒水石7錢,漏蘆7錢。 主治:熱瘡,遍身發,出膿血,赤爛,或火丹,或如火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