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礬蠍散中加入白礬,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燥濕止癢: 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燥濕止癢的功效。對於濕疹、皮炎等皮膚病,白礬能有效吸附濕氣,減輕瘙癢症狀。
- 解毒殺蟲: 白礬亦具解毒殺蟲之效。蠍子毒性較強,白礬能與之相配,減緩蠍子毒性,並能殺滅皮膚上的寄生蟲,達到清熱解毒、止癢消腫之效。
總而言之,白礬在礬蠍散中起到燥濕止癢、解毒殺蟲的作用,與蠍子相輔相成,有效治療皮膚病。
礬蠍散中含有全蠍,乃因其具有通經活絡、消腫止痛之功效。
全蠍性寒,入肝經,其毒性可攻毒散結,適用於風濕痺痛、筋脈拘攣等症狀。同時,全蠍亦具止痛之效,可緩解因跌打損傷、外傷疼痛所帶來的痛苦。
因此,礬蠍散中加入全蠍,旨在藉其寒性藥力,以達到疏通經絡、消腫止痛之目的,進而緩解患者之病痛。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礬蠍散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項氣」(又稱「瘿氣」),即現代所言之甲狀腺腫大或頸部結節類疾病。根據古籍記載,瘿氣多因氣滯痰凝、經絡瘀阻所致,常見頸部腫脹、結塊,或伴隨吞嚥不利等症狀。礬蠍散以「煅礬」與「全蠍」為核心,結合麝香與豬靨,意在化痰軟堅、通絡散結,針對痰瘀互結之病理機制。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藥物配伍與炮製特點
- 白礬(生礬→煅礬):
生白礬性酸寒,具化痰、燥濕之功;經煅製後(「鹽泥固濟,炭火煅」),轉為「枯礬」,其燥濕收斂之力更強,尤善消痰涎、散結塊。此處煅製過程可能增強其穿透積聚之效,與全蠍協同攻逐經絡痰瘀。 - 全蠍:
辛平有毒,專入肝經,善通絡搜風、攻毒散結。《本草綱目》載其能「消癰腫」,尤其對頸項部痰核瘰癧有獨特效果。以麻黃包裹煅製,或借麻辛之性助其宣透經絡,強化散結之力。
- 白礬(生礬→煅礬):
輔藥與服法設計
- 麝香:
少量加入,取其辛香走竄之性,開竅通絡,引藥直達病所,增強全蠍之透達功效。 - 獖豬靨(豬甲狀腺):
傳統「以形治形」思維,取動物甲狀腺組織(靨)入藥,可能隱含「同氣相求」之理,或具調節癭瘤局部代謝之效。濕紙包裹火煨,既緩和藥性,亦保留脂溶性成分。
- 麝香:
三、方劑原理推衍
此方結合「礦物藥」與「蟲類藥」,體現「化痰-通絡-消癭」三層次作用:
- 白礬煅後:斂濕化痰,直接分解膠結之痰濁,為治標主力。
- 全蠍通絡:深入經脈,破除痰瘀互結之病理基礎,防止痰凝再生。
- 豬靨佐麝香:局部導引與「形補」結合,調節頸部氣血運行,標本兼顧。
結語
礬蠍散之設計,反映古代醫家對「瘿氣」痰瘀交阻病機的認識,透過峻藥緩投(研末分服)、內外合治(藥物與炮製法)的思路,集中攻堅頸部結聚,其組方邏輯至今仍具參考價值。
傳統服藥法
白礬1兩(生,令細),全蠍半兩。
將礬為末,用耳鍋一個,將蠍用麻黃包了、線扎定,將礬分作兩處,一半在底,一半在上,全蠍在中心,用瓦片子蓋定。再用鹽泥固濟,候乾,用炭火二斤,煅一斤,將取出為細末。
每服1錢,入麝香少許,將獖豬靨1個,切,入藥內,用濕紙包5-7重,火煨熟,取出,臨臥時細嚼,津液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礬蠍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九四。 組成:白礬1兩(生,令細),全蠍半兩。 主治:項氣,又名癭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