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蠍倍散中加入五倍子,主要基於其收斂止癢及解毒消腫之功效。
五倍子性寒,味酸澀,歸肺、大腸經,具有收斂止癢、生肌斂瘡、解毒消腫等作用。其富含鞣酸,能有效抑制皮膚炎症,緩解瘙癢症狀,同時也能促進傷口癒合。
蠍倍散以蠍子、蜈蚣等毒蟲入藥,治療風濕痺痛、皮膚瘙癢等症,五倍子的加入可平衡蠍子、蜈蚣的毒性,並加強收斂止癢的效果,使藥效更為全面。
蠍倍散中包含全蠍,主要是利用其藥性來達到治療效果。
全蠍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解毒消腫、止痙定痛、通絡止痺等功效。其毒性可以驅除風邪、化瘀止痛,對於一些由風寒濕邪、筋脈不通所致的疾病,如中風、半身不遂、抽搐痙攣、跌打損傷等,有較好的療效。
此外,全蠍還可以清熱解毒,對一些瘡瘍腫毒、蛇蟲咬傷等也有一定的療效。因此,在蠍倍散中加入全蠍,可以有效地發揮其多方面的藥用價值。
蠍倍散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濕止癢: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燥濕止癢的功效,可有效抑制皮膚濕疹、瘙癢等症狀。蠍毒主治風濕痺痛,而白礬則可輔助其燥濕止癢,協同作用達到更佳療效。
- 收斂止血:白礬具有收斂止血的作用,可有效控制因蠍毒引起的出血或滲出。配合蠍毒的毒性,可起到一定的消炎止痛效果,減輕患者痛苦。
總之,白礬在蠍倍散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不僅可以協同蠍毒治療風濕痺痛,更能有效控制皮膚病症,提高藥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蠍倍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蠍倍散主要用於治療「聤耳,膿出不止」,即現代所指的化膿性中耳炎。其症狀為耳內流膿、反覆不癒,甚至伴隨耳痛、腫脹等。此方以「吹入耳中」局部外用,直接作用於病所,意在收斂瘡口、解毒排膿、燥濕止癢。
二、組成與邏輯推理
五倍子(炒)
- 性味酸澀、寒,歸肺、大腸、腎經。
- 作用原理:炒後增強收斂固澀之效,可斂瘡止血、收濕斂膿,針對耳竅內膿水滲出不止,起到「封閉瘡面」的效果。
全蠍(燒存性)
- 性味辛、平,有毒,歸肝經。
- 燒存性後減其毒性,存其藥性,具有「祛風止痛、解毒散結」之功。推測用於清除耳內風熱邪毒,並緩解膿腫伴隨的疼痛或瘙癢。
白礬(枯礬)
- 性味酸澀、寒,歸肺、脾、肝經。
- 枯礬為煅製後的產物,燥濕力更強,能「殺蟲止癢、收斂瘡瘍」,協助五倍子乾燥耳內濕膿,防止腐敗。
麝香(少許)
- 性味辛、溫,歸心、脾經。
- 芳香走竄,能「開竅通閉、活血散結」,可能用於促進藥力滲透,兼緩解耳竅氣血壅滯之腫痛。
三、治療原理綜述
此方以「收斂燥濕」為主,輔以「解毒通竅」。五倍子與枯礬共為君藥,收斂膿水、固澀瘡面;全蠍為臣,解毒散結;麝香為佐使,引藥深入。全方針對「濕熱蘊耳、膿腐不盡」之病機,通過局部外用直接收濕斂瘡,切斷膿液生成,並間接抑制感染。
四、現代潛在應用推測
若以現代醫學角度解釋,此方可能對慢性中耳炎(細菌或真菌感染)有一定效果。五倍子的鞣酸(收斂)、白礬的鋁鹽(抗菌)、全蠍的抗炎成分,加上麝香的局部刺激作用,或能協同抑制病原體、減少分泌物。然具體機製需進一步驗證。
傳統服藥法
五倍子1兩(炒),全蠍3錢(燒存性),白礬(枯)1錢。
上為末,入麝香少許。
吹入耳中。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收斂作用,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蠍倍散, 出處:《普濟方》卷五十五。 組成:五倍子1兩(炒),全蠍3錢(燒存性),白礬(枯)1錢。 主治:聤耳,膿出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