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瀉白化毒湯中加入桔梗,主要有兩方面的作用:
- 宣肺利咽: 桔梗性味辛溫,具有宣肺利咽之功效,可幫助肺氣宣降,利咽喉,緩解熱毒壅肺所致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
- 引藥下行: 桔梗能引藥下行,促進藥效直達病竈,並將毒邪排出體外。這對於瀉白化毒湯中清熱解毒、化痰止咳等藥物的發揮功效起著重要作用,使治療效果更佳。
瀉白化毒湯中包含石膏,主要原因有二:
一、 清熱瀉火: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之功效。方中用石膏,主要是針對熱毒熾盛、肺熱壅盛、發熱咳嗽、口渴咽乾等症狀,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
二、 配伍協調: 石膏與其他藥物配伍,能發揮協同作用,更好地達到治病目的。例如,石膏與黃芩、知母等藥物配伍,可以增強清熱瀉火的效果;與甘草配伍,可以緩和石膏的寒性,防止寒涼傷胃。
瀉白化毒湯中加入地骨皮,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地骨皮性寒,味甘,入肺、肝經。其寒涼之性可清泄肺熱,解毒化瘀,適用於熱毒熾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熱證,如高熱、口渴、咽痛、咳血、吐血等。
同時,地骨皮亦具涼血止血之效,能有效控制血熱引起的出血症狀。因此,在瀉白化毒湯中加入地骨皮,有助於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進一步增強方劑的功效,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
瀉白化毒湯中包含天花粉,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功效:
- 清熱解毒: 天花粉性寒,味甘,能清熱解毒,對於熱毒壅盛所致的各種症狀,如發熱、口渴、咽喉腫痛、便祕等,具有良好的療效。
- 利水消腫: 天花粉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對於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瀉白化毒湯以白虎湯為基礎,加入天花粉等藥物,加強清熱解毒之功效,適用於熱毒壅盛,氣分實熱,津液不足,兼見水腫的病症。
瀉白化毒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 調和藥性: 方中以大黃、芒硝等寒涼之品瀉熱解毒,而甘草性甘溫,能緩解寒涼藥物的攻伐之性,避免傷及正氣,使藥性平和,更易於患者接受。
-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的功效,能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增強瀉白化毒湯的解毒消腫、清熱止痛效果,更好地治療熱毒壅盛之證。
主治功效
瀉白化毒湯
瀉白化毒湯為中醫方劑,組成包括桔梗、石膏、地骨皮、天花粉、甘草。主要功效為清熱解毒、瀉火化膿,常被用於治療痘瘡患者咽喉腫痛或生瘡、聲音沙啞不清等症狀。
甘草
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地骨皮
性寒味甘,歸肺、胃經。具有清虛熱、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外感風熱、內傷陰虛引起的發熱、口乾、咽喉腫痛、煩躁不安等症狀。地骨皮亦可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止血,治療肺熱咳喘、吐血、衄血、血淋、消渴、高血壓、癰腫、惡瘡等多種熱性疾病。
桔梗
性微寒,味甘辛,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濕熱、寒熱交加所致之咳嗽、痰多等症狀,亦可預防和治療呼吸道感染。桔梗還具有促進血液循環、排膿解毒、止血等功效,可用於治療膿瘍、癤子、瘡瘍等疾病。
石膏
性寒味甘,歸肺、胃經。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熱病煩渴、小便不利、水腫、暑熱中暑、口瘡咽痛等症;也能止咳平喘,治療邪熱鬱肺、氣急喘促、咳嗽痰稠、發熱口渴等症。此外,石膏還能化腐生肌,用於治療瘡瘍潰爛、濕疹浸淫、水火燙傷等。不過,使用石膏應諮詢合格中醫師,根據具體情況辨證論治,以免出現不良反應。
天花粉
性甘寒,歸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止咳化痰、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排膿、潤燥、清熱解毒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肺熱燥咳、熱病津傷、口渴多飲、瘡瘍腫毒、水腫等症。另外也有抗癌作用、抗菌、抗病毒的作用,可抑制艾滋病病毒(HIV)在感染的免疫細胞內的複製,減少免疫細胞中受病毒感染的活細胞數。
總結
瀉白化毒湯主要成分包括桔梗、石膏、地骨皮、天花粉、甘草,具有清熱解毒、瀉火化膿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痘瘡患者咽喉腫痛或生瘡、聲音沙啞不清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桔梗、石膏(煅,研)、地骨皮、天花粉、甘草。
白水煎,加竹瀝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瀉白化毒湯, 出處:《痘疹全書》卷下。 組成:桔梗、石膏(煅,研)、地骨皮、天花粉、甘草。 主治:痘瘡咽喉腫痛或生瘡,有聲而不清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