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妙散

效妙散

XIAO MIAO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玉案》卷六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21

熱/寒比例

中性 (0.91)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2%
脾經 21%
大腸經 16%
肺經 11%
胃經 10%
膀胱經 6%
心經 5%
腎經 4%
肝經
脾經
大腸經
肺經
胃經
膀胱經
心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效妙散」中使用「密陀僧」,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原因:

  1. 收斂止瀉作用: 密陀僧性寒、味澀,具有收斂止瀉功效,能固澀腸胃,用於治療脾虛泄瀉、久痢不止等症狀。
  2. 解毒消腫作用: 密陀僧亦有解毒消腫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溼熱瘡毒、口舌生瘡等。

由於密陀僧為鉛化合物,具有一定毒性,故需謹慎使用,且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雄黃在中藥方劑[效妙散]中的作用是解毒燥濕。雄黃具有強效的解毒和燥濕功能,能夠清除體內的毒素和濕氣。該方劑中使用雄黃,有助於改善濕熱引起的不適,增強方劑的療效。

在中藥方劑「效妙散」中加入砒霜,主要是考慮到砒霜的殺蟲解毒、消腫止痛作用。砒霜對於治療瘡癰腫毒、蟲咬傷等症狀有良好療效,但砒霜毒性極強,使用時必須非常小心。

效妙散中加入白礬,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溼止癢: 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燥溼止癢之效。對於因溼熱導致的皮膚瘙癢、溼疹等症,白礬可以起到清熱燥溼,止癢消腫的作用。
  2. 收斂固澀: 白礬亦有收斂固澀之功,可以收斂止血,固澀止瀉。對於一些伴有滲出、出血、或腹瀉等症狀的皮膚病,白礬可起到收斂止血、固澀止瀉的作用,輔助治療。

因此,白礬在效妙散中起到清熱燥溼、止癢消腫、收斂固澀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協同治療皮膚病。

硫磺在中藥方劑[效妙散]中的作用是燥濕和解毒。硫磺具有燥濕解毒的效果,能夠清除體內的濕邪和毒素。使用硫磺可以促進體內毒素的排除,改善濕熱引起的症狀,提升方劑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效妙散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專攻「頑癬」與「楊梅癬」,二者皆屬皮膚頑疾,特點為病程纏綿、反覆難癒。古代醫籍中,「頑癬」泛指厚痂鱗屑、瘙癢劇烈的慢性皮膚病,類似現代醫學的牛皮癬(銀屑病)、慢性濕疹等;「楊梅癬」則多與梅毒相關的皮膚潰爛、痂皮脫落等症相類,屬風濕熱毒積聚肌表所致。方中以「煨薑蘸藥外擦」加強溫通透皮之力,反映其適應症多伴血瘀風燥或寒濕凝滯之病機。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殺蟲解毒為核心

    • 雄黃(辛溫,有毒):直解瘡瘍熱毒,擅殺疥蟲,古稱「瘡家要藥」。
    • 硫黃(火煅酒製後減燥性):外用能溶解角質、殺蟲止癢,酒製後深入病所,埋土中取其「伏火」之性,緩和毒性。
    • 白砒(砒霜,大熱大毒):蝕瘡去腐,針對頑固痂癬,以毒攻毒。
  2. 燥濕收斂為輔佐

    • 枯礬:酸澀寒,強效燥濕止癢,促進癬面乾燥脫落。
    • 密陀僧:重鎮收濕,兼能抑菌,與枯礬協同控制滲液。
  3. 配伍增效原理
    全方以「硫黃+雄黃」為主軸,傳統視為殺蟲治癬的黃金組合;輔以白砒加強破結之力,枯礬、密陀僧斂濕生肌。煨薑辛溫引藥,既助滲透,又可稍制諸藥寒毒。

推論可能功效機轉
此方峻烈,推測其通過以下途徑起效:

  • 直接損毀病理組織:白砒、硫黃腐蝕異常增生的角質與瘡面,迫使癬痂脫落。
  • 改變局部微環境:雄黃、枯礬創造高滲燥濕條件,抑制微生物(如真菌、螺旋體)生存。
  • 調節皮膚代謝:硫黃促進角質軟化,密陀僧減少皮脂分泌,可能緩解慢性炎症。

總結
效妙散體現「以毒攻毒、燥濕殺蟲」的外治思維,針對毒瘀膠結的頑癬,以劇藥快速拔除病根,屬「霸道」治法。然其組方多為金石毒藥,需精準掌握適應症與用法,非一般淺表瘙癢可輕投。

傳統服藥法


密陀僧3錢,雄黃3錢,白砒2錢,枯礬5錢,硫黃(火煅,火燒酒煮過,埋土中1宿)1兩。
上為細末。
抓破患處,以煨熟生薑切開,蘸藥擦上。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毒性較大,使用時應慎重。

相關疾病


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

相同名稱方劑


效妙散, 出處:《玉案》卷六。 組成:密陀僧3錢,雄黃3錢,白砒2錢,枯礬5錢,硫黃(火煅,火燒酒煮過,埋土中1宿)1兩。 主治:一切頑癬,楊梅癬。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