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頭粉

烏頭粉

WU TOU FE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2.22)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1%
肝經 15%
心經 15%
腎經 15%
膽經 10%
胃經 10%
肺經 10%
脾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膽經
胃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烏頭粉的組成中包含烏頭,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藥性相符: 烏頭為毛茛科植物烏頭的根部,性熱、味辛,具有祛風散寒、止痛、解毒等功效。烏頭粉作為一種外用藥物,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痺、跌打損傷、痛風等症,其藥性與烏頭的藥效相符,能有效發揮治療作用。
  2. 藥效增強: 烏頭粉中加入烏頭,可增強其藥效,促進藥物深入病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烏頭中含有烏頭鹼等生物鹼,具有很強的鎮痛、抗炎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可發揮協同作用,提高治療效果。

烏頭粉方劑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引藥上行: 烏頭性寒,入肺經,善於下行,容易停滯於下焦,而桔梗性微溫,入肺經,具有升散之功,能引烏頭藥力上行,直達肺部,以達治療肺系疾病之效。
  2. 宣肺解表: 桔梗有宣肺利咽之功效,可與烏頭相輔相成,共同發揮疏散風寒、宣肺解表的作用。例如,在治療風寒咳嗽、肺氣鬱閉等症時,桔梗可以幫助烏頭更有效地發揮其作用。

烏頭粉中包含細辛,乃因兩者相輔相成,共同增強藥效。烏頭性熱毒烈,善於祛風散寒,但易傷津耗氣,細辛性溫,味辛,能溫經散寒,且能引導烏頭藥力直達病所,減輕其毒性,避免傷正氣。同時,細辛可解烏頭之毒,緩解其對心血管的刺激作用,使藥物更安全有效。因此,烏頭粉中加入細辛,既能提升療效,又能確保用藥安全。

烏頭粉方劑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脾健脾,增強藥力: 烏頭性寒,易傷脾胃,而白朮性溫,能健脾益氣,補中益氣,增強脾胃功能,使藥力更好地吸收利用,避免藥性過寒對脾胃造成損傷。
  2. 調和藥性,降低毒性: 烏頭有毒,白朮則能中和烏頭的毒性,減輕其對身體的副作用,使其更安全有效地發揮藥效。白朮與烏頭相配,相輔相成,既能增強藥力,又能降低毒性,使藥效發揮更佳。

烏頭粉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常用於治療風濕痹痛和改善血液循環。然而,其組成中包含鉛丹(鉛的化合物),這在現代醫學上引起了許多爭議。鉛丹主要用於中藥調理中,具有一定的藥理效用,但鉛本身是一種重金屬,過量攝入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包括神經系統損傷、腎功能損害和血液病等。因此,雖然古代醫學認為鉛丹在特定劑量下能增強藥效,特別是在止痛和消炎的效果方面,但現代醫學強調其毒性和安全性問題,建議在使用此類方劑時須謹慎,並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為了健康,應避免不必要的鉛暴露,選擇安全有效的替代療法。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烏頭粉」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1. 風瘙癮疹
    • 「風瘙」指因風邪侵襲皮膚所致的瘙癢症狀,「癮疹」則類似於現代醫學的蕁麻疹或皮膚過敏性疹塊,特徵為皮膚突發紅腫、搔癢難忍,時隱時現。
    • 此證多因風邪外襲,或內有濕熱,風濕相搏於肌膚而成。古代醫家認為,風性善行數變,故癮疹發無定處,反覆發作,治療需以「祛風」為主,輔以散寒、除濕、止癢。

組成分析與邏輯推理

  1. 君藥:烏頭(炮裂,去皮臍)

    • 烏頭性熱,味辛,有大毒,炮製後毒性降低,但仍具強力祛風散寒、逐濕止痛之效。
    • 主治風寒濕邪痹阻經絡,其辛烈之性可透達肌表,開泄腠理,驅散風邪,緩解皮膚癢疹。
    • 古代外用方中,烏頭常用於治療頑固性皮膚風疹,取其「以毒攻毒」之理,局部使用可抑制風邪鬱熱。
  2. 臣藥:細辛、桔梗

    • 細辛:辛溫走竄,祛風散寒,宣通肌表,助烏頭加強祛風之力,並能開竅透邪,緩解皮膚鬱熱。
    • 桔梗:宣肺氣、散風邪,中醫認為「肺主皮毛」,肺氣宣暢則肌表風邪得散,間接改善皮膚癢疹。
  3. 佐藥:白朮、鉛丹

    • 白朮:健脾燥濕,固表止癢。通過健脾以杜絕內濕之源,外可固護衛氣,防止風邪再襲。
    • 鉛丹(研):外用有收斂止癢、解毒殺蟲之效,古代常用於瘡瘍濕疹,能減少局部滲出,抑制瘙癢。
  4. 使藥:和合用藥

    • 全方以辛溫藥為主,針對「風寒濕鬱」病機,烏頭、細辛散寒祛風,桔梗宣肺透表,白朮健脾固本,鉛丹外用收斂止癢,共奏祛風止癢之效。

治療原理推論

  • 祛風透邪:烏頭、細辛辛溫開泄,驅散肌表風寒濕邪,解除皮膚鬱滯。
  • 宣肺固表:桔梗宣肺氣,白朮健脾固衛,調和營衛,減少風邪侵襲。
  • 局部止癢:鉛丹直接收斂鎮靜皮膚,減少瘙癢感,抑制疹塊發作。
  • 全方側重「外治風鬱」,通過藥物局部透皮吸收,調節肌表氣血,疏通經絡,從而緩解癮疹症狀。

傳統服藥法


烏頭(炮裂,去皮臍)1兩,桔梗(炒)1兩,細辛(去苗葉)1兩,白朮1兩,鉛丹(研)1兩半。
上為極細末,和勻。
時用少許,粉身體瘙癢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烏頭粉有毒,使用時應注意用量,不可過量。

相關疾病


麻疹

相同名稱方劑


烏頭粉,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一。 組成:烏頭(炮裂,去皮臍)1兩,桔梗(炒)1兩,細辛(去苗葉)1兩,白朮1兩,鉛丹(研)1兩半。 主治:風瘙癮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