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太一麝香湯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旨在安神鎮痛,並改善氣血循環。其中包含的烏頭,主要是因其獨特的藥理作用。烏頭具有強烈的解毒作用,能夠有效地緩解外邪侵襲所引起的疼痛與不適。此外,烏頭中的生物鹼成分,對於風濕病、關節疼痛等有所幫助。另外,烏頭具備行氣活血的功能,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寒凝或氣滯所導致的各種不適。
然而,使用烏頭時需謹慎,因其毒性較強,必須在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調配和使用。這也強調了中藥方劑中每種藥材的相互作用與配伍的重要性。透過適當的配伍,烏頭能夠在太一麝香湯中發揮其療效而不至於引發不良反應。因此,這個方劑的組成不僅是隨意的搭配,更是經過長期臨牀驗證及理論支持的結果。
太一麝香湯中包含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溫經散寒: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溫經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太一麝香湯主治寒邪內侵,陽氣虛弱所致的胸痺、心痛、肢體麻木等症狀,細辛的溫經散寒作用可助於驅散寒邪,溫通經絡,改善心血管功能。
- 開竅醒神: 細辛入肺經,可宣肺通竅,並能開竅醒神。太一麝香湯中含有麝香,同樣具有開竅醒神之效,細辛與麝香相配,可增強開竅醒神之效,對昏迷、神志不清等症狀具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太一麝香湯」主治功效分析
治療原理
根據古文記載,「太一麝香湯」主治「風邪客於腦,頭痛至甚」,以及偏正頭疼、夾腦風等症狀,並描述其疼痛可連及眉骨、項頸、腮頤等部位。
從方劑組成來看,「太一麝香湯」主要由以下三味藥材組成:
- 草烏頭(生用): 辛、苦,熱;有大毒。具有祛風除濕,溫經止痛的功效。在方劑中作為君藥,針對風邪入侵引起的頭痛,發揮祛風散寒的主要作用。
- 新茶芽: 味甘,微苦,性涼。能清頭目,除煩渴,利尿。 在方劑中應是取其清頭目的作用, 且茶的性味可以調和草烏頭的峻烈之性,使其藥效更為溫和,並可引藥上行至頭部。
- 細辛: 辛,溫。 具有祛風散寒,止痛,溫肺化飲的功效。細辛在此方劑中作為輔助藥物,加強草烏頭祛風散寒止痛的效果,同時其辛香走竄的特性,也有助於藥效直達病所。
綜合分析:
「太一麝香湯」的治療原理,是透過草烏頭的祛風散寒、溫經止痛為主, 配合新茶芽的清頭目以及 細辛的祛風止痛、引經上行,共同發揮作用。 三藥合用,對於風邪引起的頭痛,尤其是劇烈頭痛,能起到較好的療效。
方劑中還提到可以使用真麝香,麝香辛溫,具有開竅、活血、散結、止痛的功效,加入麝香可以增強方劑的通竅止痛效果,特別是對於疼痛劇烈的情況。
古文內容分析
《聖濟總錄》
- 劑型: 散劑
- 用法: 每次二錢匕,用臘茶調服,食後服用。
- 主治: 風邪客於腦,頭痛至甚。
- 組成: 草烏頭(生用一兩),細辛(去苗葉二兩),新茶芽(二兩)
《奇效良方》
- 主治: 風邪客於腦,頭痛至甚,及偏正頭疼,夾腦風,連眉骨項頸,上徹腮頤,疼痛不可忍者。
- 組成: 草烏(生用,一兩,一方用鹽炒),新茶芽,細辛(去苗,各二兩)
- 劑型: 湯劑 / 散劑
- 用法:
- 湯劑:銼如麻豆大,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入真麝香一捻,同煎八分,去滓熱服。
- 散劑:一方無麝香,為細末,茶清調下,食後服。
總結:
兩部古籍均指出「太一麝香湯」主治風邪引起的頭痛,特別是劇烈頭痛。《奇效良方》對症狀的描述更為詳細,並提供了湯劑和散劑兩種劑型,且指出加入麝香可以增強療效。 兩書皆強調使用生草烏,可能因為生草烏的藥效更為強勁。
傳統服藥法
草烏頭(生用)1兩,細辛(去苗葉)2兩,新茶芽2兩。
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每服3錢匕,水1盞半,入真麝香1捻,同煎8分,去滓熱服。
烏香散(《楊氏家藏方》卷二)、太乙麝香湯(《普濟方》卷四十六引《百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太一麝香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五。 組成:草烏頭(生用)1兩,細辛(去苗葉)2兩,新茶芽2兩。 主治:風邪客於腦,頭痛至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