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膽丹

鼠膽丹

SHU DAN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吉人集驗方》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15

熱/寒比例

偏熱 (1.5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4%
心經 18%
腎經 18%
脾經 18%
膽經 12%
肺經 7%
肝經
心經
腎經
脾經
膽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鼠膽丹方劑中包含烏頭,主要原因如下:

  1. 烏頭性熱,具有散寒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治療寒性疼痛,如風寒濕痺、跌打損傷等。而鼠膽丹主要用於治療風濕痺痛、寒邪凝滯等症狀,烏頭的散寒止痛作用在此發揮重要作用。
  2. 烏頭與其他藥材配伍,可增強藥效。鼠膽丹中含有其他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藥材,例如紅花、乳香等,與烏頭配伍使用,能有效疏通經絡、消腫止痛,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鼠膽丹中加入細辛,主要考量其溫經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溫經散寒、通竅止痛、祛風除濕之效。

在鼠膽丹方中,細辛主要用於溫散寒邪,通利鼻竅,以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鼻塞、鼻淵等疾病的效果。細辛的加入,能更好地發揮方劑溫經散寒、通竅止痛的作用,提高藥效。

鼠膽丹方劑中包含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燥濕殺蟲:膽礬性寒,味苦澀,入肝經,具有燥濕殺蟲之效,可治療濕熱引起的皮膚病症,例如濕疹、疥瘡等,與鼠膽、雄黃等藥物相配,可增強殺蟲止癢之效。

二、清熱解毒:膽礬還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以治療一些熱毒引起的疾病,例如咽喉腫痛、目赤腫痛等。在鼠膽丹方劑中,膽礬與其他藥物配合,能夠更好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鼠膽丹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耳久聾不癒」,即長期耳聾難以痊癒者。古代醫家認為耳聾多與腎虛、經絡閉阻或風邪上擾有關,此方外用吹耳,旨在通竅開閉、祛風化痰,以改善聽覺功能。

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1. 鼠膽(主藥)

    • 性味苦寒,傳統認為膽汁具清熱解毒、開竅通閉之效,可引諸藥直達耳竅,破除久病鬱熱或痰濁阻塞。
  2. 川烏頭(佐藥)

    • 辛熱大毒,經水泡去皮減其毒性,外用具祛風散寒、通絡止痛之功。此處可能用於溫通耳部經脈,化解寒凝或風濕閉阻。
  3. 北細辛(佐藥)

    • 辛溫香竄,能散風寒、通竅止痛。與川烏協同增強溫通之效,助開竅聰耳。
  4. 膽礬(輔藥)

    • 酸澀寒,外用可收濕解毒、化痰蝕瘡。用於耳竅或有濕濁痰瘀停滯,助祛腐生新。
  5. 麝香(使藥)

    • 辛香走竄,穿透力極強,能通閉開竅、活血散結,引諸藥直達病所,增強全方通耳之效。

配伍邏輯與治療機制

  • 寒熱並用:鼠膽、膽礬性寒清熱化痰,川烏、細辛性溫散寒通絡,寒溫互制,針對耳聾可能兼夾寒熱錯雜之病機。
  • 通竅為主:麝香、細辛、鼠膽均具開竅特性,結合膽礬祛痰、烏頭通絡,共奏疏通耳竅之效。
  • 外用直達:研末吹耳,避開內服毒性(如烏頭),局部作用於耳部經絡,快速起效。

推測適用證型

此方推測適用於:

  • 痰濕瘀阻型耳聾(耳內悶脹、苔膩)
  • 風寒閉竅型耳聾(遇寒加重、耳痛拘緊)
  • 久病氣血不暢,竅絡閉塞

總結:鼠膽丹以動物膽汁為君,結合礦物、草木之藥,以外治法攻逐耳竅邪滯,體現古代「以竅治竅」與「毒藥攻邪」的思維,適合頑固性耳聾屬實證者。

傳統服藥法


鼠膽1個,川烏頭1個(水泡去皮),北細辛2錢,膽礬1錢半。
上為極細末,以鼠膽和勻,焙乾研細,入麝香1分。
口含茶滿口,吹入耳中,每日2次,十日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臨床應用應慎重。

相同名稱方劑


鼠膽丹, 出處:《吉人集驗方》。 組成:鼠膽1個,川烏頭1個(水泡去皮),北細辛2錢,膽礬1錢半。 主治:耳久聾不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