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烏頭赤散」方中包含烏頭,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經散寒,止痛止痙:烏頭性熱,味辛,入心、肺、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止痛止痙之效。對於寒邪凝滯、經脈痹阻所致的肢體疼痛、麻木、痙攣等症狀,烏頭能有效驅寒通絡,緩解疼痛。
- 引藥入經,助藥力達病所:烏頭性烈,藥力強勁,可引其他藥物深入經絡,使其藥效更有效地發揮。例如,在烏頭赤散中,烏頭可引導赤芍、川芎等藥物深入血脈,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因此,烏頭在烏頭赤散中起到溫經散寒、止痛止痙,並引藥入經的作用,是方劑不可或缺的重要藥材。
烏頭赤散方中包含皁莢,其原因主要有二:
- 引藥下行:皁莢性寒,味甘,入脾、胃經,具有通利二便、消積化滯之效。在烏頭赤散中,皁莢可引導藥物下行,使藥力直達病竈,促進毒素排出,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目的。
- 增強藥效:皁莢含有皁甙等成分,具有抗菌消炎作用,與烏頭赤散中的其他藥材配合,可增強整體藥效,更有效地治療風寒濕痹、筋骨疼痛等病症。
烏頭赤散中包含雄黃,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 驅邪止痛: 雄黃性溫,味辛,具有燥濕解毒、殺蟲止痛之效。對於烏頭赤散所治之寒濕痹痛、風寒濕邪侵襲等病症,雄黃可起到驅邪止痛的作用,與烏頭等藥物相輔相成。
二、 化瘀通絡: 雄黃亦可活血化瘀、通絡止痛,對於瘀血阻滯、經絡不通所致的疼痛,雄黃可起到疏通經絡、緩解疼痛的作用。
因此,雄黃在烏頭赤散中發揮着驅邪止痛、化瘀通絡的功效,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增強療效。
烏頭赤散方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散寒止痛: 細辛性溫,入肺、腎經,具有散寒止痛的功效。烏頭赤散主治寒邪客於經絡,引起肢體疼痛,而細辛能溫經散寒,緩解疼痛,與方中其他藥物如烏頭、川芎等相輔相成,達到溫經散寒,止痛的效果。
- 通鼻竅,開腠理: 細辛氣味辛香,能通鼻竅,開腠理,促進氣血運行,有利於藥物深入病竈,發揮藥效。
烏頭赤散中包含桔梗,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點作用:
- 宣肺利咽: 桔梗味辛甘,性微寒,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開音通竅之效。與烏頭赤散中其他藥物如麻黃、石膏等合用,可加強其宣肺解表、清熱解毒的作用,緩解因風熱侵襲所導致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
- 利氣消痰: 桔梗還具有利氣消痰的作用,可以促進痰液排出,配合烏頭赤散中其他藥物如杏仁、甘草等,共同達到止咳化痰之效,緩解因肺氣鬱滯、痰溼阻肺所引起的咳嗽、氣喘等症狀。
烏頭赤散中包含大黃,主要原因如下:
- 瀉火解毒: 烏頭赤散主治熱毒壅盛,發熱、煩躁、口渴、咽喉腫痛等症。大黃苦寒,善瀉熱解毒,清熱瀉火,可降低體溫,改善咽喉腫痛,與烏頭赤散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增強療效。
- 通腑導滯: 烏頭赤散中含有烏頭、附子等溫燥之品,容易導致腸胃燥熱,便祕等症。大黃能通腸瀉熱,促進排泄,避免藥物積滯,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治療效果。
總之,大黃在烏頭赤散中起到瀉火解毒、通腑導滯的作用,與其他藥物配合,共同發揮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烏頭赤散」
中藥方劑「烏頭赤散」組成:烏頭、皁莢、雄黃、細辛、桔梗、大黃。
烏頭:具有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皁莢:具有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殺蟲驅蟲之功。
雄黃:具有止癢、清熱解毒、驅蟲殺蟲、解毒等功效。
細辛:具有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
桔梗: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主治功效:天行疫氣:指自然界流行的、具有傳染性的疾病。 此外,烏頭赤散還可以治療以下疾病:
- 風寒感冒
- 頭痛
- 鼻塞
- 喉嚨痛
- 風濕痹痛
- 腰痠背痛
- 中風半身不遂
- 頭風頭痛
- 心腹冷痛
- 陰疽腫毒
- 瘀血腫痛
- 皮膚瘙癢
- 蟲疥蟲癬
- 癰疽壞爛
- 諸瘡發毒
- 楊梅瘡
總結: 中藥方劑「烏頭赤散」組成:烏頭、皁莢、雄黃、細辛、桔梗、大黃,具有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止癢、清熱解毒、驅蟲殺蟲、解毒等功效,可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喉嚨痛、風濕痹痛、腰痠背痛、中風半身不遂、頭風頭痛、心腹冷痛、陰疽腫毒、瘀血腫痛、皮膚瘙癢、蟲疥蟲癬、癰疽壞爛、諸瘡發毒、楊梅瘡等疾病。
傳統服藥法
烏頭1兩半,皂莢半兩,雄黃1兩,細辛1兩,桔梗1兩,大黃1兩。
上藥治下篩。
每服1刀圭,清酒或井花水下,日2次。不知稍增,以知為度。始得病1日時,服1刀圭。取2大豆許,吹著兩鼻孔中。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烏頭赤散有毒,使用時應遵醫囑。
相同名稱方劑
烏頭赤散, 出處:《千金》卷九。 組成:烏頭1兩半,皂莢半兩,雄黃1兩,細辛1兩,桔梗1兩,大黃1兩。 主治:天行疫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