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傴湯

QI YU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辨證錄》卷二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肺經 16%
腎經 16%
胃經 16%
心經 8%
三焦經 8%
大腸經 8%
膀胱經 0%
肝經 0%
脾經
肺經
腎經
胃經
心經
三焦經
大腸經
膀胱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起傴湯中加入薏苡仁,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利水滲濕:薏苡仁具有利水滲濕的功效,可以幫助去除體內濕氣,改善因濕氣導致的腰膝酸軟、肢體沉重、關節疼痛等症狀。起傴湯主要用於治療腰背痠痛、屈伸不利等症狀,而濕氣常是導致這些症狀的原因之一,因此加入薏苡仁可以幫助祛除濕氣,改善病症。
  2. 健脾益氣:薏苡仁性平味甘,具有健脾益氣的功效,可以改善脾胃功能,增強機體抵抗力。起傴湯中往往會加入其他補益藥材,如當歸、熟地等,而薏苡仁可以幫助這些藥材更好地發揮作用,使藥效更佳。

起傴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健脾益氣:白朮味甘性溫,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起傴湯主治脾腎陽虛所致的腰膝酸軟、肢體困重等症,白朮可補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為其他藥物提供充足的氣血,使藥力得以更好地發揮。

2. 祛風除濕:白朮還能祛風除濕,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風寒濕邪侵襲、導致的腰背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

因此,白朮在起傴湯中發揮著健脾益氣、祛風除濕的作用,與其他藥物共同作用,以達到治療目的。

起傴湯中加入黃耆,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扶正: 起傴湯用於治療腰膝酸軟、筋骨痿弱等症狀,而黃耆性溫味甘,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利水消腫等功效。其補氣之力可扶正祛邪,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改善腰膝酸軟等症狀。
  2. 配合其他藥物: 起傴湯中其他藥物如杜仲、牛膝等,多具有補肝腎、強筋骨之效,黃耆則可以補益脾胃,使藥物更易吸收利用,發揮最佳療效。

起傴湯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祛風散寒,舒筋活絡: 起傴湯主治風寒濕痺所致的腰背痠痛、肢體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狀。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祛風散寒、通經活絡的功效,可以驅散風寒濕邪,舒緩筋骨疼痛。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起傴湯中其他藥物,如羌活、獨活、當歸等,也具有祛風濕、通經絡的作用。防風與這些藥物配伍,可以互相協同,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總而言之,防風在起傴湯中發揮著祛風散寒、舒筋活絡的作用,與其他藥物配伍,協同增效,治療風寒濕痺所致的腰背痠痛等症狀。

起傴湯中包含附子,主要原因如下:

  1. 溫陽散寒,助陽化氣:附子性溫,入心、腎經,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起傴湯主治陽氣虛衰,寒邪阻滯所致的腰膝痠軟、腰背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附子可溫陽散寒,振奮陽氣,使陽氣充沛,驅散寒邪,從而改善陽虛寒凝的病症。
  2. 補益腎陽,強筋健骨:附子可補益腎陽,溫煦腎氣,腎主骨生髓,腎氣充足,骨骼才能得到滋養,筋骨才能強健,對於因腎陽不足導致的腰膝痠軟、肢體乏力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起傴湯中附子的加入,可溫陽化氣、補益腎陽,從根本上改善陽虛寒凝,達到治療腰膝痠軟、腰背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的目的。

主治功效


起傴湯: 薏苡仁:

  • 性味:甘、淡、微寒
  • 歸經:脾、肺、腎經
  • 功能:利水消腫、健脾滲濕、清熱排膿、補肺益陰

白朮:

  • 性味:苦、辛、溫
  • 歸經:脾、胃經
  • 功能: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

黃耆:

  • 性味:甘、微溫
  • 歸經:脾、肺經
  • 功能: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

防風:

  • 性味:辛、甘,微苦
  • 歸經:肺、脾、膀胱經
  • 功能: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附子:

  • 性味:辛、甘,大熱,有毒
  • 歸經:肺、腎經
  • 功能: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

主治功效:

  • 大病之後,濕氣入侵腎臟,誤服補腎藥物,會導致腰痛劇烈,如腰部被折斷一樣,長期下去會變成駝背。

總結: 起傴湯是中醫常用的一個方劑,由薏苡仁、白朮、黃耆、防風、附子五味藥組成,具有健脾益氣、利濕滲水、溫腎散寒的功效,主治虛勞腰痛、小便不利、水腫等症。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腰骶痛前列腺炎慢性腎衰竭腎絲球腎炎

相同名稱方劑


起傴湯, 出處:《辨證錄》卷二。 組成:薏仁3兩,白朮2兩,黃耆1兩,防風3分,附子1分。 主治:大病之後,濕氣入于腎宮,誤服補腎之藥,腰痛如折,久而成爲傴偻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