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花五子丸

三花五子丸

SAN HUA WU Z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19

熱/寒比例

(0.2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6%
腎經 21%
肺經 17%
脾經 13%
胃經 8%
膽經 4%
心經 4%
膀胱經 4%
肝經
腎經
肺經
脾經
胃經
膽經
心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三花五子丸中包含密蒙花,主要基於其清肝明目的功效。密蒙花性寒,味甘苦,歸肝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明目退翳的功效。

方中密蒙花與其他藥材如菊花、決明子等配合,可有效清肝火,降眼壓,改善視力模糊、眼痛、眼赤腫痛等症狀,適用於肝火上炎、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症。

三花五子丸中含有菊花,其主要原因為:

  1. 清熱解毒: 菊花性涼,味甘苦,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其能有效清肝火、降血壓,對因肝火上炎、目赤腫痛、頭暈目眩等症狀有良好效果。
  2. 平肝明目: 菊花能平肝熄風,清熱明目,對於肝陽上亢、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三花五子丸以菊花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清熱解毒、平肝明目的功效,達到治療肝火上炎、目赤腫痛等症狀的目的。

三花五子丸中包含決明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一、清肝明目: 決明子味甘苦性涼,具有清肝瀉火、明目退翳之效。三花五子丸以滋補肝腎、明目益精為目的,決明子可協同其他藥物,起到清熱解毒、改善視力模糊、眼部幹澀等症狀的作用。

二、潤腸通便: 決明子亦具通便之效,可促進腸道蠕動,改善便祕。三花五子丸常用於治療肝腎陰虛引起的頭暈目眩、耳鳴耳聾等症,而便祕常為肝腎陰虛的併發症,決明子可幫助通便,改善症狀。

三花五子丸中包含枸杞子,主要有以下原因:

  1. 補腎益精:枸杞子性平味甘,入肝腎經,具有補腎益精、養肝明目的功效。三花五子丸主治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遺精早泄等症狀,枸杞子的補腎作用可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改善腎虛症狀。
  2. 滋陰潤燥:枸杞子還具有滋陰潤燥的作用,可緩解腎陰不足引起的燥熱症狀,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滋陰補腎的功效,達到整體平衡的效果。

三花五子丸是一個傳統的中藥方劑,其主要組成之一為菟蕬子。菟蕬子,在中醫理論中,主要用於補腎、助陽、固精。其成分豐富,含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有助於改善氣血循環、增強腎功能。這使其在三花五子丸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在臨牀應用中,菟蕬子常用於治療男性性功能障礙、腎虧等症狀,與其他成分如五子(例如蓮子、黑豆等)相輔相成,形成補腎固本的效果。此外,菟蕬子具有滋陰潤燥的特性,能夠更好地協調其他藥材的功效,提高方劑的整體療效。

綜合來看,菟蕬子在三花五子丸中的應用,既增強了方劑的補腎功能,又為患者提供了更全面的健康支持,這也體現了中醫藥對於藥材搭配和效能的深刻理解。

三花五子丸中的牛蒡子,其入藥理由主要有二:

  1. 疏散風熱,解毒消腫: 牛蒡子性寒,味苦,歸肺、胃經,具有疏散風熱、解毒消腫之效。對於外感風熱、咽喉腫痛、痄腮、乳癰等病症,牛蒡子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起到輔助治療作用。
  2. 利咽開音,通竅止痛: 牛蒡子還具有利咽開音、通竅止痛的功效。對於風熱所致的聲音嘶啞、咽喉疼痛、鼻塞不通等症狀,牛蒡子能清熱利咽,通竅止痛,改善患者症狀。

綜上所述,牛蒡子在三花五子丸中起到疏散風熱、解毒消腫、利咽開音、通竅止痛的作用,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效果。

三花五子丸中包含地膚子,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項功效:

  1. 清熱利濕:地膚子性寒,味甘,歸肝、膀胱經,能清熱利濕,消腫止癢。對於三花五子丸所治療的濕熱下注所致的尿頻、尿急、尿痛、陰囊濕疹等症狀,地膚子能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
  2. 解毒消腫:地膚子亦有解毒消腫的功效,能有效地減輕濕熱所引起的局部紅腫、疼痛等症狀。

三花五子丸中包含石決明,主要原因有二:

  1. 平肝潛陽,清熱降火: 石決明性寒,味甘鹹,歸肝經,具有平肝潛陽、清熱降火的功效。三花五子丸主要用於治療肝陽上亢、頭昏目眩、耳鳴耳聾等症,而石決明可以有效地平息肝火,降低血壓,改善頭暈目眩等症狀。
  2. 清肝明目,鎮心安神: 石決明亦具清肝明目、鎮心安神的功效。三花五子丸中含有菊花、決明子等清肝明目的藥材,而石決明則能加強其功效,改善視力模糊、眼乾眼澀等問題,同時鎮定心神,緩解失眠、多夢等症狀。

三花五子丸中加入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 調和藥性: 三花五子丸中諸藥性偏寒涼,甘草性甘溫,能調和諸藥,使其藥性緩和,避免寒涼之性傷及脾胃,減輕副作用。

二、 增強功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解毒的功效,與其他藥材配合,能增強活血化瘀、滋陰補腎的功效,更好地達到治療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三花五子丸為傳統中醫治療眼疾之方劑,其主要功效與組成分析如下: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三類眼證:

  1. 視覺異常:如眼前見黑花飛蠅(類似現代飛蚊症),多因肝腎陰虛或風熱上擾所致。
  2. 翳膜障礙:包括角膜斑翳、晶狀體混濁等,屬「五臟風熱」循經上攻於目。
  3. 肝虛頭痛:伴隨目疾的頭痛,與肝血不足、風邪襲絡相關。

方後加減法更針對性強化療效:

  • 加草決明、黃芩清肝瀉火,川芎、防風祛風止痛,木賊退翳明目。
  • 若見翳膜,以桑白皮湯下行肺氣以消翳;平時服藥則用麥門冬湯滋陰潤目。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三花」配伍

  • 甘菊花:平肝明目,清上焦風熱,為眼疾要藥。
  • 旋復花:降氣化痰,引熱下行,防風熱壅滯目絡。
  • 密蒙花:專入肝經,清熱養血,治目赤翳障。
    三者共奏清散風熱、平肝明目之效,側重於「標證」處理。

(2)「五子」協同

  • 地膚子利濕清熱,青葙子瀉肝明目,二者清除肝經濕熱。
  • 覆盆子補益肝腎,固精養目,針對「肝虛」之本。
  • 牛蒡子疏散風熱,蔓荊子清利頭目,助風邪外透。
    五子組方體現「攻補兼施」,既祛邪又扶正,尤其重視肝腎陰血調養。

(3)加減藥理延伸

後加諸藥如白蒺藜、川芎等,更強化解決:

  • 血瘀(川芎活血)、風盛(防風祛風)、火旺(黃芩瀉火)等兼證。
  • 桑白皮煎湯取其「肺主氣」之理,氣降則翳障易消,體現「臟腑相關」治療思路。

三、整體治療思維

此方以「清肝祛風為主,補益肝腎為輔」,符合中醫「目病多火」「久病及腎」理論。透過:

  1. 直接作用:清降風熱、退翳消障。
  2. 間接調節:養肝血、滋腎陰以改善體質。
    劑型選用「酒糊丸」助藥力上行,配合麥門冬湯送服,既防溫燥傷陰,又助藥效達目,展現古人用藥精微之處。

傳統服藥法


甘菊花1兩,旋復花1兩,密蒙花1兩,地膚子1兩5錢,青箱子1兩5錢,覆盆子1兩5錢,牛蒡子1兩5錢,蔓荊子1兩5錢。
用本方治上證,外加草決明1兩5錢,白蒺藜炒杵去刺,川芎,木賊,黃芩去節,防風各1兩;有翳,用桑白皮煎湯下。
上為細末,無灰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50丸,麥門冬煎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寒涼,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頭痛原發性高血壓嗜眠症(嗜睡症)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眼睛模糊內障

相同名稱方劑


三花五子丸, 出處:《扶夀精方》。 組成:甘菊花1兩,旋復花1兩,密蒙花1兩,地膚子1兩5錢,青箱子1兩5錢,覆盆子1兩5錢,牛蒡子1兩5錢,蔓荊子1兩5錢。 主治:腎氣虛血弱,風毒上攻,眼目昏花,久成內障。

三花五子丸, 出處:《東醫寶鑑·外形篇》卷一引《醫林集要》。 組成:密蒙花、旋復花、甘菊花、決明子、枸杞子、菟絲子(酒制)、鼠粘子、地膚子、石決明(煅)、甘草各等分。 主治:眼見黑花飛蠅,或生翳障,五臟風熱上攻,肝虛頭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