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蘇平胃散

香蘇平胃散

XIANG SU PING WEI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5.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心經 20%
脾經 20%
胃經 20%
肺經 20%
肝經
心經
脾經
胃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香蘇平胃散中加入紫蘇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和胃,止嘔止瀉:紫蘇葉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解表散寒、行氣和胃、止嘔止瀉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寒、氣滯食積所致的胃脘脹痛、噁心嘔吐、腹痛泄瀉等症狀,紫蘇葉能溫中散寒,行氣止痛,達到平胃止嘔的效果。
  2. 解表散寒,宣肺止咳:紫蘇葉兼具解表散寒的功效,可用於風寒感冒引起的咳嗽、鼻塞、頭痛等症狀。在香蘇平胃散中,紫蘇葉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可加強解表散寒之力,更好地緩解因寒邪侵襲而導致的胃腸不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香蘇平胃散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濕氣嘔吐,身熱脈浮者」,其病機核心為 外感風邪夾濕,內傷脾胃

  • 濕氣嘔吐:指濕濁內阻中焦,胃氣上逆所致之嘔吐,常伴胸悶脘痞、苔膩等濕困症狀。
  • 身熱脈浮:提示兼有表證(風寒或風濕初襲),邪氣在表,正氣抗邪於外,故見發熱、脈浮。

此方結合 解表化濕和中止嘔 之功,適用於表裡同病,以濕濁中阻為標、外邪侵襲為本之證。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基方:平胃散(蒼朮、厚朴、陳皮、甘草)

  • 蒼朮:燥濕健脾,破除中焦濕濁。
  • 厚朴:行氣消脹,化解濕阻氣滯。
  • 陳皮:理氣和胃,助厚朴調暢氣機。
  • 甘草:調和諸藥,緩和燥烈之性。
    核心作用:燥濕運脾,恢復脾胃升降之常,專治濕困中焦之基礎病機。

2. 加味藥:藿香、紫蘇

  • 藿香
    • 芳香化濕,醒脾開胃,強化平胃散之祛濕力。
    • 和胃止嘔,直接針對「濕氣嘔吐」之主症。
    • 微溫發散,助解表邪(與紫蘇協同)。
  • 紫蘇
    • 辛溫解表,散風寒兼化濕,針對「身熱脈浮」之表證。
    • 行氣寬中,助厚朴、陳皮宣通脾胃氣滯。

3. 配伍邏輯與整體作用

  • 表裡雙解
    紫蘇散表邪,藿香輕宣透表,合平胃散之裡藥,共成 解表化濕 之劑。
  • 標本兼治
    蒼朮、厚朴治本(健脾燥濕),藿香、紫蘇治標(止嘔解表),陳皮、甘草調和中焦。
  • 氣機調暢
    全方兼顧「升降」:紫蘇、藿香升散外邪,厚朴、陳皮降氣和中,回復脾胃樞紐之職。

三、推論延伸應用

此方不僅治嘔吐,凡 外感風濕內傷濕滯 之證,如:

  • 夏月暑濕感冒伴消化不良。
  • 濕濁阻滯之脘腹脹滿、食欲不振。
  • 表證未解兼見苔白膩、脈濡緩者。

關鍵辨證點:表證(發熱、惡寒)+濕阻中焦(嘔吐、苔膩、脘痞)。

傳統服藥法


平胃散加藿香、紫蘇。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嘔吐噁心反胃

相同名稱方劑


香蘇平胃散, 出處:《症因脈治》卷二。 組成:平胃散加藿香、紫蘇。 主治:濕氣嘔吐,身熱脈浮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