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陳蘇葉湯

YIN CHEN SU YE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肝經 20%
胃經 20%
心經 10%
膀胱經 10%
膽經 10%
肺經 10%
脾經
肝經
胃經
心經
膀胱經
膽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茵陳蘇葉湯中加入紫蘇葉,主要有兩方面的考量:

  1. 疏風散寒: 紫蘇葉性味辛溫,具有解表散寒、行氣寬中的功效,可助茵陳蒿疏散寒邪,改善因寒邪阻滯所致的胸悶、腹脹、嘔吐等症狀。
  2. 和胃降逆: 紫蘇葉能理氣降逆,和胃止嘔,與茵陳蒿合用,可加強其清熱利溼、和胃降逆之效,緩解因溼熱內蘊所致的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

因此,紫蘇葉的加入,能協同茵陳蒿發揮更強的解表散寒、清熱利溼、和胃降逆之效,使治療更加全面有效。

茵陳蘇葉湯中包含茵陳蒿,其原因主要有二:

  1. 茵陳蒿善於清熱利濕: 茵陳蒿性寒,味苦,歸肝、膽經,具有清熱利濕、退黃疸的功效。茵陳蘇葉湯多用於治療濕熱黃疸,茵陳蒿正是藥方中主要的清熱利濕藥物,可有效清除體內濕熱,促進膽汁分泌,達到退黃的效果。
  2. 茵陳蒿與蘇葉相輔相成: 蘇葉性辛溫,味苦,歸肺、脾經,具有疏風散寒、理氣和胃的功效。與茵陳蒿搭配,可緩解茵陳蒿的寒性,並增強其利濕效果,使藥效更佳,更能有效治療濕熱黃疸。

主治功效


陽黃。表無汗,而身熱者。

傳統服藥法


紫蘇2錢,茵陳2錢。
水煎,加酒半杯,沖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不易流汗皮膚顏色發黃

相同名稱方劑


茵陳蘇葉湯, 出處:《不知醫必要》卷一。 組成:紫蘇2錢,茵陳2錢。 主治:陽黃。表無汗,而身熱者。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