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鬱湯

舒鬱湯

SHU YU T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2

熱/寒比例

極熱 (9.5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6%
心經 26%
脾經 26%
胃經 10%
肺經 10%
肝經
心經
脾經
胃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舒鬱湯中加入紫蘇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風解表: 紫蘇葉性味辛溫,具有疏散風寒、解表散寒的作用,對於因風寒外襲所致的鬱悶、胸悶、氣短等症狀,可以起到緩解作用。
  2. 行氣解鬱: 紫蘇葉還具備行氣解鬱的功效,可以幫助疏通氣機,改善氣血運行,對於因氣鬱所導致的胸悶、心煩、情緒不佳等症狀,可以起到調理作用。

舒鬱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活血調經,養血安神: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調經止痛、養血滋陰、安神定志之功效。舒鬱湯多用於治療婦女情緒不佳、鬱結不舒、經期不調等症,而當歸正好能疏解瘀血,改善氣血運行,從而達到舒緩情緒、安神定志的效果。
  2. 配合其他藥物,發揮協同作用:舒鬱湯中其他藥材,如柴胡、香附等,也具有疏肝解鬱、理氣調經的作用。當歸與這些藥材配合使用,可以相互增效,更加有效地治療婦女鬱悶、失眠、經期不調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舒鬱湯」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根據古籍記載,舒鬱湯主治「少婦向來難産,臨期恐懼,以致氣結不行,兒不能下者」。其核心病機為:

  1. 情志所傷:產婦因長期心理壓力或臨產恐懼,導致肝氣鬱結,氣機不暢。
  2. 氣滯血瘀:氣鬱影響血行,氣血阻滞,胞宮推動無力,故難産。
  3. 體質虛弱:少婦氣血未充,或因憂思過度耗傷氣血,加劇分娩困難。

此方針對「氣結不行」的病理特點,以行氣解鬱、調和氣血為主,助產婦放鬆身心,促進分娩。


二、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1. 藥味組成與配伍

  • 紫蘇(1錢)

    • 性味:辛溫,歸肺、脾經。
    • 功效
      • 行氣寬中:化解氣機鬱滯,疏通脾胃與胸膈之氣。
      • 疏肝解鬱:其辛散之性可舒達肝氣,緩解焦慮恐慌所致氣結。
      • 輕宣透表:少量使用能通調氣機,避免過燥傷陰。
  • 當歸(3錢)

    • 性味:甘辛溫,歸肝、心、脾經。
    • 功效
      • 補血和血:滋養產婦陰血,確保胞宮得濡養而有力推動。
      • 活血調經:兼能化瘀,改善氣滯導致之血行不暢。
      • 潤腸通便:間接緩解產前氣滯便秘,減輕腹壓阻礙。

2. 組方邏輯

  • 氣血雙調

    • 紫蘇主「氣」,當歸主「血」,兩藥相配,共奏行氣活血之效,符合「氣行則血行」的中醫理論。
    • 紫蘇辛散解鬱,當歸溫潤補血,一散一補,避免耗氣傷正,適合體虛氣鬱者。
  • 標本兼顧

    • 治標:紫蘇速解氣結,緩解當下氣機窒塞。
    • 治本:當歸補血活血,增強產婦體力與子宮收縮力。

3. 適應證延伸推論

雖原方主治難産,但從藥物配伍看,亦可能適用於:

  • 情志抑鬱引起的月經不調(如經前乳脹、經期遲滯)。
  • 氣滯血弱所致的胸悶脅痛、食欲不振。
  • 產後氣血失和,見惡露不暢、輕微腹痛者。

4. 治療原理總結

此方通過疏肝解鬱、調和氣血,恢復產婦氣機升降與胞宮功能。一方面緩解心理壓力所致氣滯,另一方面補血潤燥,為分娩提供物質基礎,屬「心理—生理」同步調治的簡效方。


三、現代辯證參考

若以現代醫學觀點解讀,可能作用於:

  • 神經調節:紫蘇揮發油舒緩緊張情緒,當歸鎮靜安神,減輕壓力激素對子宮收縮的抑制。
  • 血液循環:改善子宮及盆腔血流,增強宮縮效率。
  • 消化系統:調節產前腸胃功能,間接降低分娩阻力。

(分析基於古籍記載與中醫理論推演,具體應用需依臨床辨證。)

傳統服藥法


紫蘇1錢,當歸3錢。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容易焦慮恐懼容易憂鬱

相同名稱方劑


舒鬱湯, 出處:《竹林女科》卷三。 組成:紫蘇1錢,當歸3錢。 主治:少婦向來難産,臨期恐懼,以致氣結不行,兒不能下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