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末索餅子

曲末索餅子

QU MO SUO BING ZI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養老奉親》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4.00)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40%
脾經 40%
肺經 20%
胃經
脾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曲末索餅子」方劑中加入「神麴」,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消食化積:神麴性溫,味甘,具有消食化積、健脾開胃的功效。曲末索餅子多用於治療食積停滯、脘腹脹滿等症,神麴的加入能幫助消化積滯,緩解胃脹不適。
  2. 調和脾胃:神麴能促進消化液分泌,有助於脾胃運化,改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問題。方劑中加入神麴,能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調和脾胃,促進食慾的目的。

曲末索餅子方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溫中散寒,助消化: 生薑性溫,具有溫中散寒、和胃止嘔的功效。曲末索餅子本身以麥芽、山楂等消食導滯之品為主,生薑的加入,可以進一步溫暖脾胃,助消化,避免藥物寒涼傷胃。
  2. 解毒,增效: 生薑可以解藥物毒性,並能促進藥物吸收,增強藥效。曲末索餅子中可能含有某些寒涼或較為刺激性的藥材,生薑的加入可以緩解其副作用,並提升藥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曲末索餅子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老人脾胃氣弱」,表現為「食不消化,羸瘦,舉動無力,多卧」。古代醫家認為,老年人脾胃陽氣衰退,運化功能減弱,無法有效消化水穀,以致氣血生化不足,形體消瘦、肢體乏力;而「多卧」則反映氣虛失於溫煦推動之象。本方以食療形式,溫養脾胃、助消導,改善虛弱狀態。

二、組成與治療原理

  1. 藥物組成與配伍邏輯

    • 曲末(2兩):即神麴,為發酵製劑,能「化水穀宿食,健脾胃」(《本草綱目》),其消食之力溫和,尤宜老人虛弱之體。
    • 白麵(5兩):小麥麵味甘性平,補中益氣,《食療本草》載其「補虛實人膚體,厚腸胃」,作為主糧兼有滋養之效。
    • 生薑汁(3兩):辛溫散寒,醒脾和胃,能激發中焦陽氣,促進消化液分泌,以助曲末、麵食之運化。
    • 白羊肉(2兩):甘溫補虛,《本草備要》言其「開胃健力」,專補氣血而溫中,針對「羸瘦無力」之症。
    • 醬椒五味:此類調味料辛香溫通,既能去羊肉腥膻,亦可協助醒脾開胃,促進消化吸收。
  2. 方劑設計思維

    • 消補兼施:以神麴消食導滯,搭配白麵、羊肉補益氣血,符合老人「虛中夾滯」的病理特點。
    • 溫中助運:生薑汁、醬椒等辛溫之品,輔助脾胃陽氣升發,恢復其運化功能。
    • 食藥結合:將藥物融入食物(索餅),既緩和藥性,亦符合「藥食同源」理念,適宜長期調養。
  3. 可能功效機理

    • 促進消化:神麴中的酵素與生薑汁協同,增強胃腸道蠕動與消化液分泌,改善「食不消化」。
    • 補益能量:白麵與羊肉提供優質蛋白與碳水化合物,補充營養以改善「羸瘦無力」。
    • 振奮機能:辛溫成分刺激代謝,改善氣虛型倦怠(多卧),間接提升活動能力。

三、總結
此方體現「以通為補」的治療智慧,透過消導結合溫補,標本兼顧,針對老年人脾胃虛弱、消化障礙所致的氣血不足證候,設計平穩而有效。其組方簡潔,注重食材與藥性的協同,反映古代醫家對食療調養的重視。

傳統服藥法


曲末2兩(搗為面),白麵5兩,生薑汁3兩,白羊肉2兩(作臛頭)。上以薑汁搜曲末,和面作臛之,加羊肉臛頭及下醬椒五味煮熟。
空心食之,日1次,常服尤佳。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消化不良身體消瘦

相同名稱方劑


曲末索餅子, 出處:《養老奉親》。 組成:曲末2兩(搗爲面),白面5兩,生薑汁3兩,白羊肉2兩(作臛頭)。 主治:老人脾胃氣弱,食不消化,羸瘦,舉動無力,多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