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薑撥刀

生薑撥刀

SHENG JIANG BO DAO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5.0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3%
脾經 33%
胃經 33%
肺經
脾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生薑撥刀」方劑中,以「生薑」為主要藥材,其原因如下:

  1. 溫中散寒,止嘔逆:生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止嘔逆的作用。可緩解因寒邪犯胃引起的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有助於疏通經絡,促進氣血流通。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生薑還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生薑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循環,有助於消腫止痛。

生薑在「生薑撥刀」方劑中起到溫中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可有效治療相關病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生薑撥刀主治「反胃羸弱,身不能動,氣乏醋心,赤白痢,及水痢」,其核心病機為「脾胃虛寒,氣滯濕阻」。

  1. 反胃羸弱、身不能動:此屬脾胃陽虛,運化無力,導致氣血生化不足,形體失養,故見消瘦乏力、肢體懈怠。
  2. 氣乏醋心:「醋心」指胃中酸液上逆,此因中焦虛寒,氣機升降失司,胃氣上逆所致。
  3. 赤白痢、水痢:寒濕或濕熱下注腸道,氣血失調則見赤白痢(膿血夾雜);水穀不化則為水瀉。

此方以溫中散寒、健脾和胃為主要方向,針對虛寒性消化系統疾病,尤其適合兼夾濕邪者。


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藥物配伍邏輯

  1. 生薑(2兩,取汁)

    • 性味功效:辛溫,歸肺脾胃經,能溫中止嘔、散寒解表、化濕解毒。
    • 作用
      • 溫中散寒以止嘔逆(治反胃、醋心)。
      • 辛散水濕以調氣機(改善濕滯所致的痢疾、身重)。
      • 促進脾胃運化,助白麵之滋養功效。
  2. 白麵(4兩)

    • 性味功效:甘涼(或甘平),歸心脾經,能健脾益氣、厚腸胃。
    • 作用
      • 補益中氣以治羸弱(提供基礎營養)。
      • 甘緩和中,緩解生薑之辛散,固護胃氣。
      • 吸附腸道濕濁,輔助止瀉(治水痢)。

劑型設計(撥刀)

「撥刀」為一種切割而成的麵食,其形扁平易熟,利於虛弱患者消化吸收。生薑汁和麵,可將辛溫藥性融入主食,達到「藥食同源」之效。

治療原理

  1. 溫中健脾:生薑辛溫散寒,白麵甘平補虛,共奏溫補脾胃之效,改善虛寒性反胃、乏力。
  2. 化濕止痢:生薑辛散水濕,白麵吸附濕濁,對寒濕或濕熱夾雜的赤白痢、水痢有調和作用。
  3. 降逆和胃:生薑為「嘔家聖藥」,能降逆止嘔,緩解醋心(胃酸上逆)。

綜合推論

此方藥簡力專,以「辛溫驅寒、甘緩補虛」為核心,體現古代食療思維。生薑側重治標(散寒止嘔、化濕),白麵側重治本(補益脾胃),兩者相輔,適合輕中度脾胃虛寒兼濕滯者。對重症需加配其他溫補固澀之藥,但作為基礎方,已能反映「藥從食出」的中醫特色。

傳統服藥法


生薑2兩(研,取汁),白麵4兩。
上以薑汁和面作撥刀。煮食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痢疾嘔吐大便膿血

相同名稱方劑


生薑撥刀,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九。 組成:生薑2兩(研,取汁),白面4兩。 主治:反胃羸弱,身不能動,氣乏醋心,赤白痢,及水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