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瓜漿

木瓜漿

MU GUA JI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雞峰》卷四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

熱/寒比例

極熱 (15.0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5%
腎經 25%
脾經 25%
肝經 25%
肺經
腎經
脾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木瓜漿」方劑中包含「木瓜」,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木瓜的藥性: 木瓜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消食、舒筋活絡、抗炎消腫等功效。其富含蛋白酶,能幫助消化,促進食慾,對胃腸功能減退、消化不良等症狀有改善作用。
  2. 木瓜的營養成分: 木瓜富含維生素A、C、E等抗氧化物質,以及蛋白質、膳食纖維等營養成分,有助於增強免疫力,促進細胞修復,延緩衰老。

因此,「木瓜漿」方劑中加入木瓜,旨在利用其藥性和營養成分,達到健脾消食、改善消化、提高免疫等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木瓜漿」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木瓜漿」主要用於治療腳氣緩弱不得行。此處「腳氣」非現代所指的維生素B1缺乏症,而是中醫概念中的「濕腳氣」或「寒濕腳氣」,表現為下肢沉重、無力、腫脹,甚至行走困難,多因濕邪留滯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所致。

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主要藥物:

  1. 木瓜(削去皮片,切)
    • 性味:酸、溫,歸肝、脾經。
    • 傳統功效:祛濕舒筋、和胃化濕,主治濕痹拘攣、腳氣水腫、吐瀉轉筋等。
    • 本方應用:木瓜能舒筋活絡,改善下肢無力與腫脹,同時和胃化濕,助消下焦濕濁。

輔助調味與增效:

  1. 薑汁少許

    • 性味:辛、溫,歸肺、脾、胃經。
    • 作用:薑汁可溫中散寒,助木瓜行氣化濕,同時防止木瓜過於酸收,兼防「熱疾」(可能指服用後可能出現的輕微不適)。
  2. 鉛白霜(如木瓜味澀時加入)

    • 鉛白霜為古代外用或微量內用之藥,具收斂、清涼之效。
    • 可能用途:若木瓜味澀難以入口,加鉛白霜矯味,使藥液易服。
  3. 蜜少許(如木瓜味酸時加入)

    • 性味:甘、平,歸肺、脾、大腸經。
    • 作用:矯味緩酸,兼可潤燥,防止木瓜過酸傷胃。

製法與服用方式:

  • 冷服法:將木瓜浸泡於溫湯,加薑汁後沉入井中冷卻後服用。此法取其清涼之性,既能防藥性過溫,又能緩解腳氣局部鬱熱。
  • 井水降溫:古代無冷藏技術,以井水降溫使藥性更趨平和,適合濕熱夾雜證候。

方劑邏輯推理

木瓜漿以木瓜為君藥,重在祛濕舒筋,針對腳氣病機(濕阻經絡);薑汁為佐,防藥過涼並助行氣;鉛白霜或蜜調味,確保藥液適口易服。整體組合簡潔,直接針對「腳氣緩弱不得行」之症狀,體現中醫「藥食同源」與簡便療法的特色。

此方反映出古代對腳氣病的治療重視祛濕、舒筋、調和脾胃,並以溫涼並用的思路平衡藥性。

傳統服藥法


木瓜(削去皮片,切)。
防熱疾,興下氣,利腰腳。
以湯浸之,加薑汁少許沈之井中,冷後服。如新木瓜味澀,入鉛白霜少許;如味酸,入蜜少許。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腳氣病腹瀉

相同名稱方劑


木瓜漿, 出處:《雞峰》卷四。 組成:木瓜(削去皮片,切)。 主治:防熱疾,興下氣,利腰腳。主治:腳氣緩弱不得行。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