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止嘔湯中加入木瓜,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 健脾和胃,消食止嘔: 木瓜性平,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和胃、消食止嘔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所致的嘔吐,木瓜能起到調理脾胃、增進食慾、減輕嘔吐的作用。
- 清熱解毒,化瘀止痛: 木瓜亦具有清熱解毒、化瘀止痛的功效,可緩解因熱毒、瘀血所致的嘔吐。
因此,止嘔湯中加入木瓜,可協同其他藥物,發揮健脾和胃、消食止嘔、清熱解毒的功效,達到止嘔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止嘔湯」以單味木瓜組成,主治「腳氣嘔逆」及「吐利後轉筋」。此症狀屬中醫「腳氣病」範疇,非現代所謂的真菌感染,而是因濕濁內蘊或脾胃虛弱,導致濕毒上衝、經絡阻滞,引發嘔吐、下肢腫脹(甚則麻木萎弱),伴隨吐瀉後津液虧損,筋脈失養而「轉筋」(肌肉痙攣,如小腿抽筋)。木瓜性酸溫,傳統認為能「和胃化濕、舒筋活絡」,正針對濕濁犯胃之嘔逆與津傷筋急之轉筋。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木瓜的藥性與作用
- 和胃止嘔:木瓜味酸,能斂肝和胃,抑制胃氣上逆。《本草拾遺》載其「下冷氣,強筋骨,消食,止水痢後渴不止」。其酸性可生津開胃,緩解濕阻中焦引起的嘔吐。
- 舒筋解痙:木瓜擅治「霍亂轉筋」,因吐利後津液耗傷,筋脈失濡而攣急。其酸溫之性可柔肝舒筋,配伍煎煮後溫服,助藥力直達病所。
- 祛濕通絡:腳氣病多與濕邪下注相關,木瓜能化濕濁、通經絡,間接緩解濕毒上攻所致的嘔逆。
配伍與劑量特點
此方為單味成方,重用木瓜五錢(約15克),強調其「專攻」之效:- 酸味集中以斂逆氣、生津液。
- 煎煮去渣後溫服,「不拘時候」顯示急症時可頻服,以迅速抑制嘔吐與痙攣。
治療原理
- 標本兼顧:既治標(止嘔、緩解轉筋),亦治本(化濕濁、調和肝胃)。
- 津氣並調:木瓜酸收之性可固護津液,防止吐利進一步傷陰,同時溫性助陽氣布達,促進筋脈舒展。
總結:「止嘔湯」以木瓜單刀直入,從肝胃調和、祛濕舒筋著手,契合中醫「急則治標」與「酸甘化陰」之思路,尤其適用於濕滯或津傷所致的嘔吐與筋脈拘急。
傳統服藥法
木瓜5錢。
水1盞,煎至半盞,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止嘔湯, 出處:《雞峰》卷四。 組成:木瓜5錢。 主治:腳氣嘔逆,及吐利後轉筋。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