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朱散

TIE ZHU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名家方選》

熱性指數

32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32.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9%
脾經 18%
大腸經 18%
腎經 12%
胃經 12%
肺經 12%
心經 7%
肝經
脾經
大腸經
腎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鐵朱散中含有鐵粉,其主要原因在於鐵粉具備補血功效。

古人認為鐵為血之母,能滋養血液,而鐵粉具有細膩易吸收的特性,能有效補充人體所需的鐵元素,改善貧血、面色蒼白、頭昏眼花等症狀。

此外,鐵粉還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

因此,鐵粉成為鐵朱散中不可或缺的成分,為其補血活血的功效提供重要支持。

鐵朱散方劑中加入蜂蠟,主要是為了增強藥物黏附性及穩定性

蜂蠟具備疏水性,能形成薄膜,包裹藥物粉末,防止藥物因潮濕而變質或失效。此外,蜂蠟也具有潤滑作用,有助於藥物更順利地附著於患處,提高藥效。

另外,蜂蠟還具有抗菌作用,能抑制細菌生長,進一步提升藥物的療效。因此,鐵朱散加入蜂蠟,可有效提升藥物的穩定性、黏附性和抗菌性,使藥物發揮更佳的療效。

鐵朱散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調理體內的熱毒和濕氣。在其組成中,硫磺是一種重要的成分。硫磺在中醫理論中被視為「辛散」之物,具有良好的清熱解毒、燥濕祛痰的作用。這使其在治療因濕熱引起的皮膚病、癤瘡等症狀時,能夠有效地促進外毒的排出並減少腫脹。此外,硫磺具有溫補的特性,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在鐵朱散中,硫磺的使用不僅能提高方劑的療效,還能調和其他藥材之間的藥性,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因此,硫磺的添加是考量治療目標以及患者病情的需求,從而達到「以毒攻毒」的理論,展現中醫的獨特魅力和深厚智慧。

鐵朱散中包含巴豆,主要是因為巴豆具有峻下逐瘀的功效。

巴豆性味辛熱,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瀉下通便、消腫止痛、殺蟲解毒等功效。鐵朱散為攻下逐瘀的方劑,用於治療瘀血阻滯所致的各種病症,例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閉經腹痛等。

巴豆的峻下作用可以迅速清除瘀血,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活血化瘀的目的。因此,鐵朱散中加入巴豆,可以增強其攻下逐瘀的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鐵朱散方劑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心醫集》與《名家方選》記載,鐵朱散主治大人、小兒癲癇。兩書所載方劑組成略有差異,但核心藥物皆包含鐵粉,並佐以其他具有通利、活血、安神等功效的藥材。以下針對其治療原理進行分析:

《心醫集》所載鐵朱散: 此方以硃砂、鐵粉、琥珀為主藥。

  • 硃砂 (HgS): 具有鎮靜安神之效,可平息肝陽亢盛,緩解癲癇發作時的精神異常症狀。其鎮靜作用可能與其所含汞離子有關,但需注意用量及潛在毒性。
  • 鐵粉 (Fe): 古籍中記載鐵粉具有活血化瘀、散結消癥之功。在癲癇的治療中,可能通過改善腦部微循環,促進血液循環,從而緩解因瘀血阻滯所致的病症。
  • 琥珀: 具有安神定驚、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協同硃砂、鐵粉,共同達到鎮靜安神,改善腦部血液循環的作用。

祝登元所記案例中,患者服用鐵朱散後「胸前氣響運旋,即有氣出口」,「腸中作響,鼻息喘急」,說明藥物可能刺激了患者的氣機運行,促使氣血流通,從而改善症狀。後續使用參麻湯則更進一步扶助正氣,調理臟腑。此案例提示鐵朱散的作用機制可能與疏通氣機、改善血瘀有關。

《名家方選》所載鐵朱散: 此方較為複雜,除了鐵粉外,還加入了靈粉、蜂蠟、鷓鴣菜、桐木霜、硫磺、巴豆等藥材。

  • 鐵粉 (Fe): 與《心醫集》相同,其活血化瘀的作用仍然是該方的重要基礎。
  • 靈粉 (可能為雄黃): 具有解毒殺蟲、祛風止痛的作用。若為雄黃,則其毒性亦需謹慎考量。
  • 蜂蠟: 潤燥止瀉,可能起到緩和其他藥物峻烈之性的作用。
  • 鷓鴣菜、桐木霜: 功效不詳,需要更多文獻佐證。
  • 硫磺 (S): 殺蟲解毒,溫腎助陽,可能在某些特殊類型的癲癇(如寒邪客於臟腑所致)中起到輔助作用。
  • 巴豆 (Croton tiglium): 峻下通便,破積消癥。此藥性峻烈,使用需極為謹慎,其加入可能意在清除體內邪毒或瘀滯,但亦存在較大的風險。

《名家方選》中提到「服後必下利」,說明該方具有瀉下作用,可能意圖通過瀉下以清除體內毒邪。 此法與「先以三黃瀉心湯數十貼,以冷水灌頂」的治療步驟相配合,可見其治療思路是以瀉為主,清除體內邪氣,再配合鐵朱散以扶正固本。 然而,如此峻烈的治療方法,需考量其風險性。

總體而言, 兩書所載鐵朱散,雖然組成略有不同,但都以鐵粉為核心藥物,並佐以其他具有活血化瘀、通利氣機、安神定驚等功效的藥材,以治療癲癇。其治療原理可能涉及疏通氣血、清除邪毒,以及安神定驚等多個方面。 但需注意,方中部分藥物毒性較大,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 且古方記載多缺乏現代藥理學驗證,其療效及安全性有待進一步研究。

傳統服藥法


鐵粉5錢,靈粉2錢,蠟4錢,鷓鴣菜4錢,桐木(燒為霜)4錢,硫黃4錢,巴豆2錢。
煉蜜為丸。
每服1錢,白湯送下。服後必下利,下利已,則有又發者,仍前法用2-3,則拔病根;始用三黃瀉心湯數10帖,以冷水灌頂,而與此藥則能應。
本方方名,據劑型,當作「鐵朱丸」 。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 本方有毒,不可過量服用。
  • 服用本方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癲癇癡呆智能低下突然暈倒不省人事

相同名稱方劑


鐵朱散, 出處:《名家方選》。 組成:鐵粉5錢,靈粉2錢,蠟4錢,鹧鸪菜4錢,桐木(燒爲霜)4錢,硫黃4錢,巴豆2錢。 主治:大人、小兒癲癇。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