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敷瘡藥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理作用:
- 清熱解毒: 黃連味苦寒,入心、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消腫的功效。對於瘡瘍感染,尤其熱毒熾盛、紅腫熱痛者,黃連能有效清熱解毒,抑制病菌繁殖,促進傷口癒合。
- 燥濕止癢: 瘡瘍病竈常伴有濕熱蘊結,導致瘙癢難忍。黃連性燥,可燥濕止癢,配合其他藥物,減輕患者的不適,促進瘡瘍的消退。
敷瘡藥中加入苦參,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苦參味苦性寒,入心、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對於瘡瘍腫痛,尤其是熱毒熾盛、膿液粘稠者,苦參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促進膿液排出,加速傷口癒合。
- 殺蟲止癢:苦參還具有殺蟲止癢的功效,對於因蟲毒、濕毒引起的瘡瘍,苦參可殺滅病菌,止癢消腫,緩解患者不適。
因此,敷瘡藥中加入苦參,可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殺蟲止癢的多重功效,有助於治療瘡瘍腫痛,促進傷口癒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敷瘡藥主治「濕瘡」,即因濕熱蘊結皮膚所致的瘡瘍,常見症狀為皮膚紅腫、糜爛、滲液、瘙癢。此類病症多與濕熱毒邪鬱滯肌膚相關,治則以清熱燥濕、解毒斂瘡為主。
方中以麻油、輕粉調敷外用,麻油能潤膚保護創面,輕粉(主要含氯化亞汞)具殺蟲解毒、收濕止癢之效(註:輕粉毒性強,現代臨床已罕用),二者合用可輔助主藥增強療效。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剪草
- 古代本草記載剪草(如《本草綱目》所述)性涼,能清熱解毒、止血斂瘡,多用於癰腫瘡毒。其名稱可能指茜草科植物「剪草」或民間稱呼的其他草本,需結合地域用藥習慣考證。
- 現代推測:若為茜草科植物,可能含蒽醌類成分,具抗炎抑菌作用。
宣連(黃連的一種)
- 黃連苦寒,歸心、胃經,為清熱燥濕要藥。主要含小檗鹼,具廣譜抗菌、抗炎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皮膚感染常見菌種有顯著抑制效果。
- 在此方中,宣連清解濕瘡之熱毒,抑制病灶感染。
苦參
- 苦參苦寒,歸心、肝、胃經,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神農本草經》載其「主心腹結氣,癥瘕積聚,逐水,除癰腫」。
- 現代研究指出,苦參含苦參鹼、氧化苦參鹼等,能抗過敏、抑制真菌及滲出,對濕疹、瘡瘍有效。
三、組方邏輯與協同作用
- 清熱燥濕:黃連、苦參均為苦寒之品,直接針對濕瘡的濕熱病機。
- 解毒斂瘡:剪草加強清熱解毒,黃連抑菌,苦參減少滲出,三者協同控制局部炎症。
- 外用增效:麻油為賦形劑,保護創面;輕粉殺蟲止癢(需注意其毒性)。
此方體現中醫外治法「清熱藥為主,佐以燥濕解毒」的思路,符合濕瘡「熱毒濕滯」的基本病機,通過局部用藥直接作用於病灶。
傳統服藥法
剪草、宣連、苦參各等分。
上為細末。
洗了,次用麻油、輕粉調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敷瘡藥, 出處:《普濟方》卷四○八。 組成:剪草、宣連、苦參各等分。 主治:濕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